新蚕丝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一带一路”战略与蚕丝行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的提出,大大振奋了沿途相关区域的经济神经,是当前最有价值的经济热点和整体发展大战略.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着眼于解决制约中国蚕丝产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实现我国蚕丝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丝绸是一个源于中国的古老产业,这个产业自古以来使用的就是一个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产模式,但不幸的是,直到今天,还仍然在沿用着这个几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产业模式. 蚕丝业的开发需要新产业思维,工厂化养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再实行“一家一户据田养蚕”的方式,而是改用“集中养蚕,规模化养蚕和按蚕的生长发育规律组织生产运营”的方式。 要用新的运作机制促进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革新技术才能振兴产业,我国必须加强科研投入,整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企业的力量,以解决制约蚕丝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 开发蚕桑的非纺织用途,例如医疗保健用品,食品,化妆品及其他生物制品等,既可以提高附加值,又可以开拓一个广阔的全新消费领域。 建立蚕桑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通过生态补偿的机制将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才能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
其他文献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重要的、常见的一种疾病,对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带虫的成年鸡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本文主要结合密云地区近几年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等总结防治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对于鸡球虫病的防治,除药物预防治疗外,还可以应用球虫疫苗,但就密云地区市场调查并未发现球虫疫苗销售,所以有效加强饲养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之后,李克强总理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阐明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并先后写入党中央的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直到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对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把握原则、合作重点、工作规划,包括领导机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实际出发,总揽国际形势,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蚕桑业的发展,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将我国由一个蚕桑生产大国建设成为蚕丝制造强国,配合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古丝绸之路孕育了今天的“一带一路”,简介了桑蚕业的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尼期间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本文简介了中国蚕业发展的历程与困境,指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蚕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战略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又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对中国发展将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实施对外开
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蚕茧产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2014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广西应进一步抓住新的机遇,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积极融入国际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提升其国内外的
茧丝绸行业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传向了世界,也为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赋予新的内涵,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的青春.茧丝绸行业要继承丝路精神,通过变革与创新,让茧丝绸产业实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更多地惠及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国际贸易中
江浙等东部蚕区受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劳动力老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规模急剧萎缩,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发展需求,就如何转型发展东部蚕业,笔者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认为东部蚕业要准确把握好产业的经济、生态、文化、保健、政治等方面的特性,发挥东部蚕区技术、人才、经济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错位发展,进一步提振东部蚕业.肤浅见解,供同行参考。东部蚕区必须提升蚕业生产水平和,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赢得
内蒙古有近六十年的养蚕史,主要以柞蚕生产为主.管理机构及法规的缺失,人才匮乏,使得内蒙古蚕丝资源及地域优势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建立管理法规,健全机构,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蚕丝业将成为富民强区的产业.文章分析了蚕丝行业的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现代化程度、行业贡献度以及柞蚕品种资、蚕业研究、蚕种繁育、蚕业管理、柞林等行业资源。柞蚕浑身是宝,除用于纺织以外,己
陕西是养蚕业的发祥地和丝绸之路起点,汉唐时期曾是中国蚕丝业的生产贸易中心, 具有广泛的栽桑养蚕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陕西茧丝绸行业发展现状就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给陕西茧丝绸产业发展和丝绸文化的传播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建设优质蚕桑生产基地,稳定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各环节资源,促进茧丝绸产业多元化升级发展、依托独有丝路文化资源,打造陕西整体丝绸品牌、融入丝路文化旅游,促进行业交叉和融合发展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