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碳量子点为还原剂制备的AuNPs的受限生长检测硫氰酸盐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氰酸盐(SCN–)是提高牛奶储存稳定性的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额外添加适量SCN–于牛奶中,可以起到抑菌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1]。然而,SCN–还是一种很强的抗甲状腺物质,它会抑制碘的吸收且摄入过多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对于婴儿、孕妇以及碘缺乏地区的人来说这种影响更为严重[2]。
其他文献
在纳米尺度上实时检测催化反应,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微观尺度上的反应过程信息[1],这对于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其它检测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能在不损伤样品的前提下,实现反应过程中分子信息的实时在线采集,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的实时监测[2]。
本论文是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导电性和高的表面活性[1,2],使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通过静电吸附制备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Fe(CN)63-/4-吸附到复合材料的表面。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构建传感器可实现对多种生化分析物间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1,2],然而,其对痕量小分子物质检测的灵敏度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材料与SPR 技术结合构建的传感器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实验中,一个能有效测定生物体内一氧化氮的微传感器界面被成功构建。借助于电沉积和电聚合的方法,将铂纳米颗粒-聚香兰素复合膜修饰到活化的铅笔芯电极表面,形成新型的一氧化氮微传感器界面。
人工合成抑制剂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在生物、材料、药理等诸多领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涉及酶活性的调节、生物传感技术、分离和合成各种材料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我们根据文献报道合成了一种以铜为中心原子的二维MOF纳米片,并且首次研究二维MOF纳米片调控糜蛋白酶活性。
垂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不仅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机械性能稳定、生物兼容性好、尺寸可调等优点,还可以增强传质速率,是一种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1]。本研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采用St(o)ber溶液生长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基底上合成垂直有序的二氧化硅纳米通道和CTAB胶束的二元自组装薄膜(Binary Assembly of Silica Mesochanne
本文以柠檬酸钠和硫脲作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较强荧光的硫氮共掺杂的碳点(S,N co-doped C-dots),其荧光量子产率为73.1%.基于芬顿反应,H2O2与Fe2+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1].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能猝灭硫氮共掺杂碳点的荧光.这可能是由于羟基自由基氧化了硫氮共掺杂碳点表面的发射光能团,导致硫氮共掺杂的碳点的荧光猝灭.
甲醇在众多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而高灵敏的甲醇检测在农业、食品、燃料电池等领域尤为重要[1]。传统的检测方式是通过气相色谱等大型精密仪器进行定量分析,而这类方法缺乏时效性、成本较高。电化学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易于小型化等优点,而利用生物酶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基于此,我们利用乙醇氧化酶与石墨烯材料构建了针对甲醇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实现甲醇的高灵敏检测。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分子识别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起初主要是应用于有机小分子的识别分析,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糖核酸等)的识别分析.DNA 是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成员,也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对生命体中的众多生命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DNA 分子的识别分析,并结合纳米材料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
双酚A(BPA)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生产PC树脂及EP树脂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作酚醛树脂、可塑性聚酯、抗氧剂及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很多产品中都能发现BPA的存在,如罐头内壁、粘合剂、地板、人造牙齿、指甲油、食品包装材料等。研究表明,双酚A及其环氧衍生物可通过环境及水体,进而进入哺乳动物体内,也可以通过食品包装容器和塑料薄膜渗入食品或饮料中,造成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