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绾心学与天台宗佛学

来源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文化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u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思想家黄绾(1477-1551,一作1480-1554)出人意料地说,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艮"卦最为重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艮"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最普通不过的一卦,与其他卦相比,除了是不同内容的卦外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就是这不显山不露水"貌不惊人"的"艮"卦,居然却入了黄绾之"法眼",被他看作是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或中国文化的命根子,中国文化的种子,从而使得在六十四卦中一直以"龙头老大"自居的"乾"、"坤"两卦黯然失色,无地自容.黄绾对"艮"卦从而整个六十四卦体系所作的这种颠覆性理解,既是对此前易学传统的一个冲击,同时也是对当时还如日中天的王阳明心学的一个反叛,因为黄绾正是从对"艮"卦含义的创造性解读出发来提出自己的心学主张并以此来反对和否定王阳明心学的,而且更为令人惊奇的是,黄绾基于"艮"卦新解读的心学路数居然还与天台佛学对"心"的理解合若符节。文章便从以下几个部分细细梳理了黄绾心学及对艮卦的创造性解读,以及其与天台宗佛学的合符:一、“立良止为学的”。二、“圣人传心之学”。三、对王阳明心学的批判。四、黄缩“民止”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并在结尾论述了黄绾的哲学思想未有受到公正和全面的判断和研究。
其他文献
《长恨歌》下半篇寻仙情节是受道士招魂故事的影响而发挥创作.道士为唐玄宗求访贵妃魂魄的故事,见诸《仙传拾遗》、《三洞群仙录》、《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等道教仙传以及《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瑯嬛记》等篇,然情节有所不同.本文试从《长恨歌》寻仙情节与道士招魂故事、杨贵妃形象的仙化及尸解升仙、《长恨歌》篇末寄语七夕密誓的隐喻三个方面考察《长恨歌》与道教仙化故事的关联.这既有助于深入研究神仙信仰对唐代文
“脱壳”天台山,早在晋朝,陶渊明《搜神后记》中有则《剡县赤城》云: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打猎,经过深山重岭,跟随一群山羊来到一处绝崖.崖正赤,壁立,名日赤城.羊径有山穴如门,豁然而过.内甚平敞,草木皆香,有一小屋,二女子住其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见二人至,忻然云:"早望汝来."遂为室家.忽一日二女出行,曳履于绝岩上行,琅琅然.二人思归,潜去归路;二女追还,乃以一腕囊相赠,状如莲花.后开囊,中
文章从杜甫诗《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句"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生动地描绘出彼时台州一面地处海陲,海岛漫布水天一色,一面又峰峦叠嶂,终年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台州的奇山异水则尤以天台山为著,形成释道两教汇合的交点,成为有唐一代诗人寻仙问道、心向往之之所,并实在可谓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介绍了唐代台州与诗歌的渊源。并对唐代台州诗中出现的境内山川地理,以天台山为中心,辐射周边支脉余脉,出现的
"养生"二字,始见于《庄子·内篇》,并在《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能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养形之人",还有一整套追求寿考的方法.所谓养生就是按照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以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为目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文章介绍了当地优美的环境优势及政府采取的有效环境治理措施,使得该地具备旅游的天然优势,并结
文章介绍了天台山文化在理论方面已达到佛教文化的顶峰,从自身文化特征上,作为天台宗的创立之所,佛释道三教融合,和睦相处,包括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其创新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文化内涵上,从寒山拾得的佳话、桃源遇仙和三教融合,再到济公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故事,无不衬托出其和合文化的深刻与精髓,但是天台山文化的发展存在三个问题,主要是佛教氛围过重,还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传播途径过于
易筋经是中国武术最享有盛誉的经典功法,以"改易筋骨,强壮体格"著称于世,在国家体育总局编创的健身气功新功法中,易筋经位居其首.专家考证,易筋经为晚明时期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所传,天台是中华易筋经文化的故乡.传承天台传统的易筋经文化,不仅对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望成为发展阳光产业,助推当地旅游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建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实施易筋经研究行动;二、实施“全民
历史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类活动的记载和总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天台山内藏锦绣,以其雄伟多姿的自然风貌和深邃厚实的社会内涵,孕育出既丰富多彩又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名山文化".它是山岳文化的结晶.如何将天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转化为财富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介绍了天台山具有的丰富的人文、自然、宗教、文化等优秀的资源,并对于如何开发弘扬天台文化进行了建言,比如做好天台山文化的研究工作、保护
天台山有着丰富的宗教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宗教和民俗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是台州旅游的重要支柱.本文对天台山的宗教旅游资源和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针对天台的旅游特性,依据宗教旅游资源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和原则,对天台山的宗教旅游和民俗旅游开发进行初步探索.
天台县以天台山名,地处浙江中东部,东临东海,南接括苍,西至盘山,北是天台山脉,绵延至普陀.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吴赤乌二年立县,距今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今有人口近六十万.天台境内,山峦叠嶂,始丰溪自西向东横亘于中,居民村落分布两岸,农耕以地为主,田少地多,自古称"八山半水分半田"以种旱粮为主,大米稀少.文章主要就天台地区的民风、民俗、民居、饮食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教归一"是指儒释道三教在义理上的互相融汇调和.亦称三教合一、三教一理、三教同源等等.天台山文化是一种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地域性文化.纵观学术界五彩缤纷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天台山文化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共棲一山,和谐相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能够造成这种共栖共荣文化局面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儒释道"三教归一"的共同理念.也就是说,"三教归一"是天台山文化的精髓所在.文章介绍了佛教在此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