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伴心理、睡眠障碍的治疗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六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症状,特别是心理、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的变化,评价背俞指针疗法对以上症状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半年胸骨后烧辣烧心感频率、胸骨后烧辣烧心感程度、胸口痛频率、胸口痛程度、口中酸/苦味频率、口中酸/苦味程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342例广州地区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各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42例广州地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虚占51.5%,肝胃不和占19.3%,脾虚湿阻占14.9%,脾胃虚寒占7.6%,脾胃湿热占6.1%,胃阴不足占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人群具有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发病率多于男性,脾
会议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临床疗效及对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CDX2)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平胃胶囊,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对PLGC胃粘膜组织中EGF、CDX2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7.1
会议
目的:研究仁术健脾理气方对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诱导的FD大鼠胃排空功能及Ghrelin、5-HT、CGRP的影响,初步探讨仁术健脾理气方治疗FD的机制.方法:雄性10日龄SD幼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70只)两组.采用0.1% IA灌胃诱导大鼠FD模型.大鼠8周龄时进行模型评定,将造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中药低剂量组(10只)、中
会议
杨晋翔教授应用纯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颇丰。他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虚、滞、热、瘀,临床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强调通补、通降、泻热、祛瘀,主张综合调理,用药颇具特色,疗效卓著。
会议
目的:观察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联合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与吗叮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1.改善脘腹胀满、食后痞胀、纳呆、倦怠乏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疗效,针药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2.临床疗效方面:针药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健脾固本和胃方能有效
会议
王邦才教授临床以擅治胃病著称。认为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滞而不通是胃病理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以临床治疗胃病多以"通降"立论。但"通降"之法,老师认为非通腑泄浊一途,当辨寒热虚实不同而分治之,配伍严谨,疗效颇佳。如气滞中脘,胃失和降者,予理气通降法;肝失疏泄,横侮胃土者,当泄肝通胃法;湿热蕴结,食积阻滞者,宜降胃导滞法;寒热错杂,胃脘痞、满、呕、泄并见者,则用辛开苦降法;而对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者
会议
目录1 概述2 诊断策略3 辨证策略4 治疗策略5 典型病例一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性肝细胞癌
会议
治疗原则——活动期重在清肠化湿,诱导缓解湿热为标湿热损伤肠络成疡,气血同病,传导失司清肠化湿,凉血宁络可愈合溃疡,快速诱导病情缓解芍药汤、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原则—缓解期主健脾袪湿,减少复发脾虚为本,运化失健湿邪不清,诸脏失调,病易反复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维持缓解防止复发参苓白术散等.
会议
现将刘老师治疗RGERD的经验介绍如下:1、据主症,细辨证,病证结合明诊断.2、七情因,及肝脾,虚实夹杂是病机.3、护脾胃,贯全程,调节升降为关键.4、抓主证,重兼症,巧用药对而论治:(1)海螵蛸、浙贝母、乌贼骨相配(2)黄连配吴茱萸(3)柴胡配白芍(4)煅磁石、首乌藤、广合欢相配.5、调饮居,疏情志,散剂成药而为辅.
会议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变化特点,探讨其对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6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43例予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43例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命门、至阳、大椎、膻中、中脘及关元穴位皮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侧重于提高督脉穴位皮温(P<0.05);同时对任脉的穴位皮温有先升后降之趋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