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灾后响应反思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减灾教育--以汶川地震为例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9百年庆典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acafa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防灾减灾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实施学校减灾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减灾能力,而学生的灾后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减灾能力。
其他文献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可的发展理念,而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北京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始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挖掘很多有价值的因素,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案例、素材和观念。
地处华南之粤东北丘陵区的蕉岭红土属粉砂质粘土,形成于末次间冰期.其机械组成中18.46%的细粘粒含量、趋向于细粉砂分布的Mz数值指示出较强的生物化学风化作用,而诸样品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曲线几近一致的"四段式"和"三峰式"构型说明其风化环境相对稳定.
土壤风蚀的测量与估算方法主要有野外风沙测量、风洞实验、137Cs同位素技术和风蚀模型评价等。但上述方法要么局限于田块尺度,不能满足对大尺度区域快速的风蚀估算和预报要求;要么缺少野外风沙实测支持,测量结果仍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的阶段;要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数据的应用较少,不能实现风蚀动态测量与快速更新。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和G1S技术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分析。
增长极、核心-边缘、点-轴渐进扩散是关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经济开发的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并各有侧重地揭示了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空间组织、结构形态、演化规律和开发方式,不仅建立了区域经济开发与演进的主体理论,而且提出了十分有效的区域经济开发的主导模式。
旅游发展是促使旅游社区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旅游发展带来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与现代两种家庭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论文以石林五棵树村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旅游发展后撒尼村民家庭的变迁。
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
本文选取我国最大绿洲城市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以乌鲁木齐城市经济数据和水资源资料为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结合SPSS软件,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城市综合规模与城市用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1)城市综合规模发展有利于城市用水减量化,1995-2007年,乌鲁木齐城市综合规模与城市用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二次曲线关系,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水资源在理论上存在阈值,超过阈值,用水量减少;1995-2003年、200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基于对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与行为的观察。由于教师的活动与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引导、指导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所以,课堂观察应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行为为主,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基于对高校现行主流地理教学论教材的探寻,从中发现分析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体系及知识结构的演变。对此类教材目录及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价值评价,找出其共同的与特殊的内容体系、知识结构,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论内容体系与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