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村镇住宅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探析

来源 :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暨可持续住宅建设产业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伴随着严峻的资源危机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这一对矛盾体的博弈,发展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太阳能建筑这一解决方案也逐渐被推到了建筑革新的前沿。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村甚至少数城镇生活用能是以生物能源为主,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而当前,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提升村镇住宅品质成为政府、建筑师在村镇住宅建设方面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于是依靠太阳能来化解资源紧缺和生活舒适性这一矛盾,也就成了十分值得研究的解决方案。本文即以华北地区村镇住宅为研究对象,从问题的起源出发,调研华北地区村镇居民各方面的心理诉求,结合中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归纳太阳能技术可对此带来哪些切实帮助,并以华北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的民居建筑特点为基础,参照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来寻求适合华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模式。同时,参照国外推广太阳能建筑的经验,预测未来可能的政策导向和扶持策略,从而得出华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其内容主要包括:在目前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建造朝向、通风俱佳,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热水的房子,可以充分利用村镇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并预留了未来10~20年内可能会增加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空间。进而在此策略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被动式太阳房技术、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选择适合的辅助热源、发展环保的绿色建材等技术措施,总结在华北地区村镇住宅中进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三合一”前室普遍存在的火灾威胁要点,在满足现行建筑规范的基础上,采用建筑设计的方法解决相应火灾威胁问题.总体设计依据和对策共两点:根据《高规》6.1.2,采用剪刀梯和消防电梯合用防烟前室的设计,前室自然通风采光兼作候梯厅;根据《高规》6.3.3,在合用前室内部设一道特级防火卷帘作为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平时开启,火灾时落下作为与剪刀梯防烟前室的分隔,并且保证在防火卷帘落下后,消防电梯前室和剪
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中国极为重视和一贯坚持的建设基本国策。在“住宅产业化”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产业化住宅适应性设计”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产业化住宅适应性设计”是一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住宅工业化发展要求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对其作了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作为研究结论,文章探讨了“产业化住宅适应性设计”的设计方法及策略。
街坊式住宅在国外已有较成熟发展,且能够充分诠释当前较为先进的居住理念,但是此住宅类型在中国的实施却出现难以适应国情的困难和窘况。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内在动因值得探究。笔者借鉴商业管理领域的SWOT态势分析法,将与街坊式住宅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用矩阵法进行列举和分析,最终筛选出两大性质、四个层面的矛盾所在:设计层面、观念层面、开发层面和管理层面,其中前者是跟设计
开始于2006年的济南市的棚户区改造,涉及老城中心的104个地块,该项目采取了“肥瘦搭配”的政策,建成的住区大多为地处黄金地段的楼盘,既有回迁安置房、又有高价商品房;既有经济适用的、适合低收入家庭的套型,又有舒适度高的、适合高档住区要求的商品住宅套型。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济南市这种以棚户区改造为主要模式的保障性住宅体系的建设思路,阐明针对济南保障性住宅设计的主要内容,探讨保障性住宅体系建设相关的产业化
随着社会发展,对居住空间功能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以可持续理论中的5R原则为理论支持,探讨居住建筑在设计建造初就预先考虑其今后能满足多种不同功能需求,及提高在不同时段内空间多样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在全寿命周期时间内,居住空间因活动方式或家庭需求的改变或发展,能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此相对地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民政府于民国27年(1938年)制定公布《建筑法》,然而台湾地区早于日治时期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即已制定建筑法规,显示建筑营造纳入法治管理也已有113年历史。日治殖民时期的台湾建筑,因受制于日本的《内地法》,快速转向现代化(西方化)。殖民政府在台湾建立了仿近代西方法律体制,却非基于社会大众民生需求,这使得当时台湾社会实际状况与西方明文法在理论上所应具备的社会基础,存在相当大的落差。日益普遍
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不仅是对建筑进行评价的工具,还是一种设计思想和辅助设计决策的手段,它以定性和定量化的科学分析帮助建筑师制定和改进设计方案,使设计更加系统和科学。本文对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上的住宅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讨。
本研究为了了解台湾本岛较大地理区域之日射量在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与太阳能光电利用策略,根据台湾气象部门22个地面测候站17年期(1990~2006年)之全天空水平日射量数据加以统计分析,约略得知台湾的日射量分布与特征,并据以阐述各地理分区之发电策略及推估各地发电量。
本文首先从节能住宅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节能住宅的现状和发展瓶颈,指出走住宅产业化之路才是节能住宅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之路;然后通过分析产业化的概念、特点等,强调说明实施住宅产业化对于节能住宅发展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最后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的两个节能住宅。
本着西学东渐的原则,此论文旨在为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可持续住宅评估方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评估方法的三个重要特性(依次为整合兼容,透明易懂和能够促进交流学习)为基础,文章客观评价了英国住宅市场上主流的可持续评估方法BREEAM EcoHomes的发展和应用。因为中国目前对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期望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为中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避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