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后颅窝减压术后可获得改善吗?

来源 :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椎旁肌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于后颅窝减压术前后表达的差异,探讨PFD术对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失神经支配的改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FD及二期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14例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于PFD及矫形术中分别切取颈胸段脊柱两侧椎旁肌中的部分竖脊肌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椎旁肌细胞Bax与Bcl-2的表达,测定灰度值对其PFD前后表达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PFD时平均年龄16.0±3.3岁,主弯Cobb角平均63.8°±18.3°,PFD与侧凸矫形术间隔平均7.6±2.6个月.Bax净灰度、阳性灰度积和阳性比于PFD术前分别为106.2±30.9、12.6±9.4(×104)、0.75±0.13,术后改善为73.9±38.5 (P =0.021)、5.6±6.1(×104)(P=0.013)、0.28±0.15(P<0.001).Bcl-2净灰度、阳性灰度积和阳性比于PFD术前分别为84.4±35.8、10.6±6.1(×104)、0.400.17,术后改善为101.6±33.3(P=0.197)、21.3±9.2(×104)(P=0.001)、0.85±0.19(P<0.001).结论: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可于PFD术后获得改善,提示此类患者脊髓功能损害可能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
其他文献
会议
分析近代吴宣崇《治鼠疫法》、罗汝兰《鼠疫汇编》、陈兆祥《急救鼠疫传染良方》、黎佩兰《时症良方释疑》、郑奋扬《鼠疫约编》、劳守慎《恶核良方释疑》、余伯陶《鼠疫抉微》、李健颐《鼠疫新篇》与《鼠疫治疗全书》、伍连德等《鼠疫概论》、广州中医学院温病教研组《温病学讲义》(1959年版)等十一部论及鼠疫著作成书的时代背景、地域因素、理论渊源,并介绍其核心学术观点及学术的传承脉络.认为以上十位医家足以形成一个中
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辨正《脉经校注》中五则校注,即"互兹偏见"之"牙"当校改作"互";"替替然与数相似"之"替替"当作"朁朁",快速的样子;"腹满响响"之"响响"与"彭彭"、"彭亨"音转义通,腹胀满的样子;"大便遂摈"之"摈"当读若"鈵",义为坚硬;"宜熬木盐熨之"之"木盐"为"盐麸子"之别名,《校注》改"木"为"末",误;"下利氣者"之"氯"当作"",同"","下利 ",犹言下利完谷不化;"此非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的同时辅于单节段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25例,所有病例均完成椎弓根和椎板关节突置钉,术中未出现椎弓根或椎板关节突骨折现象。椎板关节突螺钉通过瞄准器引导下置入,简单、快速、安全,因而在不扩大手术切口和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加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特别是在下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
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报道了AIS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的肺功能有改善,然而关于肺功能改善的具体过程的报道比较少.该研究的目的旨在利用三维CT来研究AIS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肺形态的改变以及进一步阐释术后肺功能改善的过程.方法:我院自2009年4至2012年8月,一共有30例(9男,21女)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一周左右完成了全脊柱的三维CT扫描,CT扫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定义一组新的参数——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CHA),用于描述和量化相邻生理弯曲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正常志愿者93名及95例脊柱疾病患者(包括退变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对所有志愿者及患者测量包括骶骨后凸角(SKA)在内的常见脊柱-骨盆矢状面局部参数和整体参数,并对所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将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包括颈胸和谐角CTA:C2下终板中点与C7下终板
目的:研究腰骶部移行椎(LSTV)及相邻节段生理载荷下椎体节段间三维运动学特点.方法:L4/5间盘突出伴LSTV患者9例,为移行椎组;健康志愿者9名,为正常组.受试者均接受腰椎薄层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将椎体模型与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不同活动体位下的腰椎双斜位X线透视图像相匹配,真实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利用三维坐标系计算生理载荷下LSTV及相邻节段间三维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改良双股钢丝前后挤夹固定治疗胫骨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膝关节胫骨嵴骨折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0~50岁,平均(19.5±10)岁,受伤时间4天-2年,均为Meyers-Mekeever分型Ⅱ型和Ⅲ型骨折.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双股钢丝前后挤夹固定治疗治疗.术后支具固定,4周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中未出现骨块碎裂、前交叉韧带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接受重建手术的病例,探讨踝关节负重侧位X线片在踝关节骨折复位评估中的重要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接受重建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7~64岁,平均40.2岁.Takakura踝关节炎退变分级:1级7例,2级4例,3级6例.接受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例,踝上胫骨截骨术5例,踝上腓骨截骨延长术2例,踝上胫腓骨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ⅠB、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并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和疗效观察.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儿童Gartland ⅠB、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02例.全部采取骨折闭合复位(或局部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并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予以"8"字绷带包扎固定,视复查X线片结果,术后2~4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例存在针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