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部小蘭嶼南側海岸厚層沉積物的來源及其環境意義

来源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灣東部小蘭嶼的南側海岸出露約20公尺高、且近水平層狀的沉積層剖面,其物質主要由細粒沉積物與火山碎屑物質所組成,由沉積層頂部與底部共4個碳14定年樣本得知,沉積層堆積年代介於1300-1000 yr BP之間,表示其沉積環境的物質供應與堆積作用過程僅約歷時200年。根據初步的野外調查,階地崖出露的近水平層狀沉積層,可能為火山體崩塌、堰塞谷地所造成的堰塞湖堆積,殘餘崩塌體出露於東南側海岸,是層理不明顯的火山碎屑岩,發生崩塌的火山體和堰塞崩塌體地形均已不復見。崩積層底部附近出露約1公尺已磨圓礫石層與粗砂層,可認為是崩塌發生前海岸附近的沉積物。我們從湖泊沉積層、崩塌體底部採得2個碳14樣本,年代與之前的4個樣本年代相近,均在1300-1000 yr BP之間。意味著小蘭嶼東南角火山體大約於距今1200年發生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之後大約200年間堆積厚層水平沉積層,接著海岸侵蝕導致湖盆被破壞而消失。然而大規模崩塌是單純火山體崩塌,抑或是代表近期曾經發生火山活動,仍有待樣本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主要包括映秀镇、龙池镇)147km2的滑坡高发育区域为研究区,并选择红椿沟泥石流为典型研究流域,通过对研究区的进一步现场调查,多期高精度遥感影像的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和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山高谷深的龙门山区。受龙门山断裂带控制,龙门山走向呈NE-SW,这一区域历史上就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多发区与危害严重区。汶川特大
会议
中国山地面积广阔,居住于山区的人口众多.以四川地区为例,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85%,居住于山区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2%.滑坡、山洪、泥石流作为山地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严
会议
  山区城镇往往建在多条泥石流沟的联合堆积扇上,这些沟谷具有类似的泥石流发育条件,在局地强降雨的作用下,会暴发群发性泥石流,造成多条沟谷同时成灾的局面,而大规模泥石流群发
会议
岩溶洞穴沉积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古气候环境研究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基于岩溶洞穴沉积的古气候环境研究取得了一批引起国内外同行高度尖注的成果.不过,不管是在国内还是
会议
黑龙潭泉群动态变化既与近年的大气降雨量波动有关,也与其复杂地质环境控制下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相关。本文在黑龙潭保泉工程专项水文地质初步调查评价及保泉补水工程水
尽管目前关于珊瑚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不少,但如何选择适合南海诸岛珊瑚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是研究的重点,这是不断优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并需要随着南海诸岛珊瑚礁利用情况的
会议
本研究以天然灾害为主,探讨国内防灾地图的设计特色,进而探讨学生阅读防灾地图的能力.研究方法采地图分析与纸笔测验两类,前者使用的资料取自政府各级单位网页的防灾地图,后
  黃金海岸沙灘是分布在台南安平商港以南至二仁溪口之間,一段長約6公里,略呈弧狀的海灘。本研究分析歷年來的沈積物粒徑、礦物組成與定期沙灘地形剖面測量等研究資料,綜合描
会议
地震诱发的大量崩滑物质堆积于小流域沟道,极易形成天然堵塞体.这类沟道内的崩滑堵塞体在降雨径流和上游水流的侵蚀冲刷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溃决,对沟道造成突发性高强度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