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气带剖面有机质驱动生物反硝化脱氮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以石家庄平原为研究靶区,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通过原位构建农田包气带剖面的均衡试验土层系统,在控制选择田间不同土壤水势及秸秆还田或不还田试验条件下,进行综合考虑试验系统中的无机氮变化、有机氮变化及生物固氮、气体氮挥发、植物氮吸收、生物量氮吸收等因素影响下的包气带土层有机质驱动的生物反硝化脱氮试验研究,研究首先对原位均衡试验土层施以一定浓度的N03--N液态肥料(生物固氮测试考虑添加硝化抑制剂),并借助不同深度部位针对铰态氮的原位硝化试验中硝态氮的增量比值,结合相关凯氏氮、总氮变化值及生物固氮值,参比计算出土层各深度部位的硝态氮增量值,再与均衡试验土层中的硝态氮本底值、末期值、顶底进出值及植物氮吸收值、生物量氮值一道参与均衡计算,得到均衡试验土层中NO3--N的反硝化损失量值,从而达到定量研究农田包气带土层生物反硝化脱氮的目的。同时依据对土壤有机碳的监测,研究土壤剖面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护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对南海西沙海槽、东沙群岛附近陆坡、西部陆坡以及南部陆坡晚第四纪磁化率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初步分析了磁化率和碳酸钙百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依据最新航磁资料,选取南黄海东部具有代表性的航磁剖面,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了磁性基底的反演处理。从而得到磁性体基本形态特征及参数,并将推断得到的磁性体赋予确切的地质含义,综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黄海东部的磁性基底进行了综合解释。
本文通过对多金属结核样品的形态结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得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与其赋存区域独特的地理、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石漠化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导致石漠化的认为地质作用中,认为剥蚀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人力诱导地质作用是另一种更为重要的形式。防治石漠化关键在于抑制石漠化的作用即防治水土流失。对于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封山封原育林育草应作为首选措施。对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应调整种植结构,尽力避免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林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本文以河西走廊张掖盆地中部的沙丘覆盖区为例,综合运用包气带氯质量平衡和同位素技术,估算了地下水的补给更新速率,给出了沙丘覆盖区降水入渗系数,为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给出参数。
本文介绍了石棉县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其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质背景分区,确定不同区域的降雨衰减系数,分析降雨过程、有效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雨量条件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预警(报)。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因其成分复杂,危害性大,已经被列为环境中潜在危险性大、应优先控制的毒性污染物。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明文规定,对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等地质环境必须进行妥当处置,以保证生物及其环境的安全。虽然我国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尚未出台相应的标准和法规进行控制,但在上海等国内少数发达城市,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的突出,也已
本文对13个大中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以查明不同类型城市和不同景观区土壤中磁性微球粒空间分布规律、所携带的重金属元素种类和含量及其对形成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的贡献进行探索性研究。
本文选取海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在查明近50年来浅层地下水在不同时段和区位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等分析方法与MapGIS和Excel技术相结合途径,通过研究地表拦蓄、开采、土地利用和人类变化等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区位的活动强度,揭示浅层地下水系统对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量化不同时段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干扰程度,为地下水合理
本文大胆将孢粉应用于贵州花江试验区石漠化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主要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其植被状况的关系,植物量与石漠化等级关系及孢粉浓度与生态潜在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