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数据的城市PM2.5重污染原因探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2.5重污染通常归因于一次排放、二次转化、不利气象和区域传输四类影响因素,可凝结颗粒物(CPM)很少作为对象加入PM2.5重污染成因分析中.基于咸阳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讨论了PM2.5重污染源自一次排放、二次转化(气态前体物化学反应合成和CPM转化)的可能性.研究发现,PM2.5重污染时,PM2.5/PM10有显著上升趋势(采暖期尤甚),但无排放增加或前体物化学反应二次转化加剧的必然性趋势,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可能源自可凝结颗粒物在特定气象下大量集聚转化导致PM2.5浓度迅速上升.
其他文献
尿液中二酯类化合物(diesters)的浓度通常用于评价人体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暴露水平,然而,尿液中的diesters除来源于人体自身代谢外,环境介质中也会存在diesters,从而影响了diesters作为人体OPFRs的暴露标志物的应用.通过对电子垃圾回收工人的尿液样品和工作环境的灰尘样品的分析,研究了6种diesters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灰尘中DPP和BCEP是主要的diester
本研究以华南地区某电子垃圾拆解行业女性职业暴露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头发中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德克隆(DPs)、有机磷系阻燃剂(PFRs)等有机污染物(OPs)的暴露水平、组成特征、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与工人年龄的相关性;探讨OPs沿发干的积累规律,以及影响OPs沿发干积累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头发样本中DPs,PBDEs,PCBs和OPFRs
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是改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管理正在从总量控制导向转变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尤其对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将排污许可制度服务于环境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目标,让总量考核服从质量考核是下阶段排污许可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总理基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建立了一套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量核算方法,基于创新的多尺度模型融合解析方法,结合
在解读有机肥标准NY525的基础上,分析了NY525-2012有机肥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有机肥料容重测定指标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防止污泥、粉煤灰等非有机肥源进入有机肥生产领域,保护施用者的利益.发芽指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判断有机肥料成熟的标志.
铬是对人体健康和水生态具有损害的重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涉铬行业快速发展,大量的铬污染物持续排放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并不断累积.铬的开采、冶炼、铬盐的制造、电镀、金属加工、制革、印染工业等以及燃料燃烧排放的含铬废气、废水和废渣都是铬污染源.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铬限值与WHO规定的百万分之一致癌风险值一致,水质量及大气、水排放标准中铬的控制
紫外消毒是一种常规的中水消毒方法.文章对紫外消毒中水前后的有机物进行GC/MS检测、比较,分析消毒前后有机物的不同,为中水消毒技术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
本研究采用液态组分气化填充装置,以称量法制备了浓度水平为1μmol/mol的氮气中9种VOCs混合标准气体,其组分涵盖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TVOC检测指标.研究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方法,评估了方法的重复性和检出限.通过不同种类型的国产气瓶筛选、制备方法的重复性评估以及样品均匀性评价,确定了Ⅱ型镀层气瓶以及最低使用压力.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探索该人群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为制定中国成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不同地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了全国53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科研单位的153241例(男:80863例;女:72378例)18-60周岁的健康成年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应用SPSS21.0分析软件与25项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5项地
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落实控源减排责任的基础,因此,本研究梳理了水质理化指标、水色指标以及水生态指标的监测技术,同时梳理提出关于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以及监测技术方法的优化方案,对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类对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重视,COD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COD的传统监测方法耗时且存在二次污染,探索出分析速度快且操作简便的测定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产生操作简单、使用范围较广,但由于其废液会造成二次污染,无法完全去除氯离子的干扰等弊端;UV法可实现快速监测,但其对水质要求较高,致使测量结果偏大,需及时进行COD修正;电化学方法快速、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