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农村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及影响机制解析

来源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空间滞后模型(SMR)等模型,对中国分县的近10年来的农村综合发展水平及交通优势度进行测度,解析其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探索道路交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2000-2010年,中国分县的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东、中、西差异格局未突破,农村综合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了33.20%.东部地区的农村发展进入优化整合提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在政策、产业转移、城镇化、工业化等驱动下农村综合水平提升较快,乡村多维空间历经转型重构.(2)2010年,县域交通优势度呈现出典型的"点一轴"的地域结构特征,存在东、中、西部和交通枢纽中心地与外围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其与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同性整体较差,处于轻度失调以下状态占县(区)总数的88.25%,西部地区协调度普遍低于0.40,交通发展与农村发展协同性较好地域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域和道路交通优势极核及轴带的县(区).(3)道路交通等级、密度、可介入性等影响农村综合发展.道路密度对农村发展正向影响较大,国道、省道、县道沿途邻近可进入性强,对农村综合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高速公路和铁路有景观生态学"廓道"性质,空间上起连通作用,结构的不可穿越性,封闭性影响可介入性,高速公路的出人口和火车站空间布局对农村发展影响显得尤为重要.(4)地级市交通中心地对农村发展带动影响明显,大城市的强聚集能力易促成周边县区的农村发展"灯下黑"的地域结构特征.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等级、阶段对农村发展的传导效应及区域交通建设的超前或滞后的科学判断核心理论,将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及乡村地理学亟待关注的重要领域.
其他文献
区域土地生态风险研究可以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维护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利用地统计分析、
会议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了1990-2013年间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的时空特征,划分了耦合类型区,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
会议
以遥感数据、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构建土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ESI)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EBCI),利用GIS和遥感对疏勒河流域2001-2010
会议
在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领域,模拟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变化进行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地类转移参数矩阵的性
会议
城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优劣是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良性以及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土地生态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治理三方面构建云南省城镇土地利用生态效
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宅基地退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宅基地退出可以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另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提出了现实需
土地利用转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生态产生影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效率可以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影响土地的生态效应,并有助于首先土地利用成本最小化,生态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利
会议
本文主要考察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宅基地利用形态的演变与边际化的问题.在剖析宅基地边际化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宅基地边际化的类型及其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现特征,
会议
为衡量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成本,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从覆被变化和工业生产两个方面选取4个核算指标构建宅基地转为工业用地生态环境成本核算体
会议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城市等级对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影响却被忽视.鉴此,本研究基于全国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的矢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