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附加和棱镜对中国青少年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来源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2016视光产业发展论坛、第2届中国近视眼会议、2016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近距附加和棱镜对中国青少年中早发性近视眼和正视眼的调节微波动的影响.方法:门诊选取48名9-14岁的青少年参与本研究,其中正视21例,早发性近视27例.根据近距隐斜检查结果,23例为外隐斜(exo,<0△),25例为内隐斜(eso,≥0△).全矫基础上,双眼前随机各加不同大小的近附加(-1.00,0,+1.00,+2.00和+3.00 D)和棱镜(底朝内:3△,2△,1△;底朝外:1△和2△),分别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红外验光仪和改良式Thorington测量卡测量各种镜片附加情况下受试眼在25cm的阅读距离的调节微波动和隐斜量.
其他文献
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技术,主要为协助医生进行更快速、更精确的辅助诊断;同时,本文介绍了近5年最新的眼底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的发展概况,并在临床上得到典型的研究案例,剖析了智能诊断技术与眼底成像新技术等临床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会议
目的:探讨京尼平交联的异体巩膜材料的后巩膜收缩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5例30眼,入院后患眼行后巩膜收缩术治疗,手术材料采用京尼平交联的异体巩膜,术中将材料剪成梭形条带,长约眼轴长度1.5倍,中间部宽11~13mm,将中间部放置在眼球后极部,拉紧条带两端使眼球后极部收缩,分别缝合固定在颞上和鼻下赤道前
会议
温州医科大学-依视路国际研究中心(WERIC)是温州医科大学和依视路集团的一项长期合作,致力于创建一个研究儿童近视,近视病因学、近视流行病学,以及近视进展干预方法的视觉科学领域的研究平台。研究中心已于2013年5月22日设立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浙江、中国)。
会议
目的:研究近视性离焦对成人及儿童近视眼眼轴长度、脉络膜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两组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4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成人组和儿童组.成人组的年龄范围为23-27岁(平均25.2±1.2岁),等效球镜度范围为-1.75D至-6.00D(右眼-3.66±1.29D,左眼-3.67±1.27D).儿童组的年龄范围为11-15岁(平均12.8±1.4岁),等效球镜度范围为-1.
会议
目的:亚洲的近视患病率令人震惊,近视青少年的比例超过70%。近视已经成为亚洲国家视觉损害的首位原因。以往研究指出,照明、对比度,以及近距工作距离近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与近视相关的坐姿因素,如照明、对比度,以及特定的近距离活动。方法:实验设置固定桌椅,使用电磁跟踪系统持续测量近距坐姿(工作距离、头位角)。
会议
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描述了一系列调节刺激相对应的调节反应值,该曲线提供了调节很多重要的参数值,例如调节反应斜率、调节滞后量等等。测量ASRC常用的三种方法为移近法、近处正镜片法、远处负镜片法。为节省时间,通常采用1D调节刺激间隔(即调节刺激为非连续性),由此得到的ASRC并非能覆盖所有的调节刺激值。
会议
调节的空间频率依赖性在以往研究中曾有所涉及,但儿童的调节相关特性并未有人报道,尤其是近视儿童。我们针对正视、初发近视儿童(未戴镜)和进展近视儿童(已戴镜)评估了调节反应,观察空间频率、对比度和屈光不正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首先通过近距对比敏感度测量得到五个空间频率的对比度阈值,再针对标准对比度和阈值对比度的低、中、高频视标进行30秒调节反应连续测量,比较各组的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
会议
目的:个性化近附加临床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佩戴个性化近附加对儿童近视患者的近视控制作用,并与常规的近附加和单光镜比较,本研究介绍该研究的试验设计和基础数据.方法:个性化近附加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211例年龄7-12岁的近视儿童被随机分为3组:1)个性化近附加组;2)+2.00D近附加组;3)单光镜组.个性化近附加值由满足Sheard原则和最低调节滞后的最高近附加度决定.研究中同时记录眼轴
会议
近视已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病理性近视的并发症是视力受损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缺少能完全控制近视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陆续报道,角膜塑形镜可延缓近视眼轴增长,研究认为角膜塑形镜通过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延缓近视的进展。目前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如何预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控制的作用,是否存在可预测因素?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会议
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攀升并呈低龄化趋势,病理性近视致盲已是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低视力的首要因素。儿童越早患上近视,其今后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近视防控应提前到学龄前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已得到国内学者的研究确认。除了减少近距离用眼,保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同时应积极做好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