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从饮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

来源 :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汗,中医分生理性出汗及病理性出汗两类,汗出的多少、部位、性质等,反映人体是否处于"气化"正常,阴阳平和的状态."汗"同时也是人体正邪交争、胜复转换的关键证候.病理性出汗,即"汗证",是指人体异常汗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疾病,汗证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伴随出现.目前中医治疗汗证,往往以脏腑辨证为主,见汗敛汗,辨证模式单一,思维局限.中医对"饮证"的理解,则较为深刻,自《内经》、《伤寒》以来就基本确立了其水液代谢异常性疾病的认识地位,其辨证和治疗手段非常丰富,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笔者认为,病理性的汗和饮,同为人体津液异化,均为阴邪,其性清稀,具有流动性,可随意流散或积聚,仅停留部位不相同而已,皆属"水液代谢失常"性疾病,汗证及饮证的中医本质在于"阴阳不调,气化失司,水液不归正化","汗"和"饮"都是水液代谢异常性疾病,乃人体水液敷布障碍所致,认为"汗"是"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治疗上,治"饮"的关键在于恢复人体气化.治"汗"的关键也在于恢复人体气化,从而提出"汗证从饮论治"的理论,笔者希望借此拓宽中医汗证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治疗汗证疗效.列举了白虎加人参汤、防己黄芪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汗证“从饮论治”中药处方。
其他文献
怒族是云南世居民族之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即是怒族的主要集居地,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国内外对怒族传统医药的研究很少.本文首次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族民族民间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人类学的方法,对怒族民族民间医生治疗风湿病的常用医技及药物作初步探索整理.本文旨在发掘整理怒族传统医药文化,促进怒族传统医药可持续利用发展。
佤族传统医药是佤族民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维持民族生存的实践中积累的医药知识,历史上为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医疗价值和作用.文章对佤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佤族医药的用药方法,除了内服之外,还有外拔外包内服法、外切外敷内服法、推拿按摩外敷法、食疗法、外敷内服法、熏疗法、生食含漱法、放血内服法、外搽内服法、外包外洗法、散剂、熏蒸法、嚼涂法。在《中国佤
张震老师是中医界知名耆宿,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优秀科技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张震研究员创疏调气机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卓著,笔者曾有幸参加疏调气机学习班,聆听张老的授课,受益匪浅,在治疗疾病时加以运用,其效如鼓之于桴,结合自己学习作了一些思考.“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科学的根本,“气机”是人体生命力的综合概括,“气机”不利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治
彝族和汉族是同源分支的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交流、融合、互相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来说中医和彝医是同根同源,在基础理论方面二者都是以阴阳五行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对阴阳五行的理解各有所不同.阴阳五行始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彝医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演化出了彝族文化和彝医药文化,从起始点看,彝医文化应该是太阳文化,彝医应该是太阳医药.彝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不同。
简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理念,提炼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特色诊疗技术,简介管氏针灸医学流派学术团队;概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世界性重大疑难疾病,笔者试从"象"思维角度,以阴阳总纲入手解析IPF的核心病机.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从"痹"、"痿"及影像学之象解析出"阳虚"这一核心病机;通过整体动态的原则,推演出IPF"阳虚渐甚,阴寒渐盛"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象思维指导下,秉分期论治,倡早期干预,早期为肺痹,宗气(上焦阳气)虚陷,痰(浊)瘀互阻;晚期为肺痿,肺肾阳虚,痰瘀胶结.以"温扶阳气"大法贯穿始终,取得
目的:观察胃血止糊剂加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郁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服用胃血止糊剂及常规西药,对照组36例,服用常规西药.两组患者总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Hp清除率和根除率、胃镜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候疗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本病最基本的特征为大量蛋白尿,我国使用的标准为尿蛋白≥3.5g/d,血浆白蛋白≤30g/L.吉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是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蕴郁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其中虚证以脾肾两虚为主,实证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特
对气化理论的认识气化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李教授认为气是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运动变化与人和自然息息相关,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古代医家对气化理论曾提出很多观点.金元大家刘完素认为,"玄府"为人体与自然气化之通道,不单指汗孔.他指出:"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得到以"不得卧"相类似的一些症状,通过对经典的学习总结"不得卧"的病因病机,如水饮、痰湿、虚火、实邪,从五脏理论探讨"不得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