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诱导胶体自组装的实时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n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实时观察并原位测量了控温控压系统中蒸发诱导胶体自组装的微观过程和传质过程。结果表明自组装过程中溶液的蒸发速率和胶体小球的生长速率作为温度和压强的函数均符合Stefan定律。进一步地,我们首次将微区光谱测量系统应用于实时监控蒸发诱导胶体自组装的整个生长过程。我们的观察现象和测量光谱数据表明了胶体小球的自组装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同时平面波近似法被用来分析生长过程中反射谱光学参数的演变。从该工作我们可以看出实时观察和原位光谱测量技术对于监测和研究胶体自组装的动力学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由于规模化养殖场抗生素的滥用,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恩诺沙星(ENR)是畜禽粪便中残留浓度较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浓度ENR可显著抑制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进程,但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对ARGs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
抗生素作为人类和动物常用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药物,使用后会以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进入水环境[1]。在河口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归宿,进入水体的抗生素类污染物会在底泥中形成蓄积性污染,并在一定情况下再次从沉积物中重新释放至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2]。
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通过水溶液共沉淀及低温焙烧两步法制备出了不同比例的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并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是很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当二氧化锰掺杂量为20wt%时,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在30wt% KOH的电解液中,电位窗口为0~0.8V范围内,
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磁响应性和单分散性的球形纳米锰锌铁氧体.通过疏水作用,在颗粒表面修饰的油酸/油胺酰基链上包覆了单层具有较好水溶性的DSPE-PEG2000 磷脂分子.电子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修饰后的单个颗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其中内核粒径为10.27 nm,外脂质层厚度为3.45n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征结果显示其水动力尺寸为49 n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磁性测量结
六方相NaYF4 是一种优良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它具有很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但是六方相NaYF4通常在较高温度条件合成,容易导致纳米颗粒不规则的形貌和大的颗粒尺寸,不符合对生物医学标记的发光纳米晶体尺寸小和发光强的要求1-3.本文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得到了颗粒尺寸高度均一、发光性能良好的NaYF4∶Yb3+-Er3+纳米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纳米晶的尺寸可从最初的40 纳米逐渐调控到10 纳米,且
黄金(Au)在化学(尤其是现代催化化学)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Au是惰性的贵金属材料,但Au其实具备丰富的配位和金属有机化学.传统的冶金方法是利用氰化物将Au从低品位的矿中提取出来[1],生成相应的水溶性Au络合物,即MacArthur-Forrest process.
本文报告了两种新的二苯乙烯基硫鎓盐型光生酸剂(PAGs)的合成以及其光化学行为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当硫鎓盐间位取代时的光分解效率明显更高,其光生酸量子产率是对位取代时的2.4倍.
近年来,共轭聚电解质凭借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和生物可溶性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和化学传感领域。由于主链的π电子离域的共轭骨架结构,激子能够通过电子转移(ET)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分子内或者分子间快速迁移,从而实现荧光信号放大功能 [1]。
作为界面调控的手段之一,表面处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本文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在TiO2光阳极表面生长了薄层ZIF-8材料,研究了这种核壳型复合材料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有机光电子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共轭聚合物材料是有机光电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光电子材料方面占有主导的地位,可以制作大面积柔性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