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东南海域航标的大型污损藻类研究

来源 :2015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5年1月,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南海域2个航标上附着的大型海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冬季浸海时间约19个月的浮体侧面所有对航标造成污损的大型藻类为绿藻门的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石莼(Ulva lactuca)、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和红藻门的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质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个种,浸海6个月时仅采集到浒苔和石莼2个种.浮体底部和上部因光线不适宜没有采到污损藻类,浒苔、肠浒苔、石莼、裂片石莼为喜强光藻类,繁殖力强,配子或孢子在浮体固着形成一定生物量的种群后,不太喜光的红藻舌状蜈蚣藻、柔质仙菜才出现,浮标上表现出先绿藻后红藻的着生规律,且浸海时间越长,污损藻类种类越多.本文可为航标污损生物的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环节,它们下行控制初级生产力,上行被经济鱼类等高级消费者摄食,在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源要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型浮游动物具
  2014年6月在福建厦门白哈礁珊瑚礁区采集小型底栖动物样品,主要研究白哈礁珊瑚礁区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百分比、丰度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
  台湾高屏海域为传统虾拖网的重要渔场,为了解此海域底栖虾类之生物多样性,本研究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利用海研三号,以桁杆式虾拖网进行采样.研究期间共纪录得底栖
  为比较厦门同安湾两片人工种植红树林区(即凤林和翔安)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并了解小型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境高有机质含量和富营养环境的响应机制,2006年4月、7月、10月和20
  于2014年7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10个站位进行了生态综合调查,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优势种组成,并结合环境因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群
  于2014年7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10个站位进行了生态综合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98种,其中桡足
  广西红树林的总面积达5654 hm2,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红树林省区之首,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生境多样复杂、生态景观奇特、地理位置特殊等特点.自上世纪八
因应未来海底能源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本研究于台湾西南近海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如Formosa ridge、Pointer ridge与Four-way closure等)及其邻近区域做海洋生物资源
会议
  南海是一半封闭深水边缘海,为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群岛环抱;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常年盛行季风,季风转换使得南海上层环流呈现明显季节变化.根据2013年3~4月、6~7月、
  浮游介形类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是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之一.全面了解和掌握浮游介形类物种多样性现状,可为深入开展海洋浮游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