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会阴部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的体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et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是以厌氧菌感染为主导致皮肤、皮下组织(不包括肌肉)出现的急性、进行性、坏死性感染.本病好发于下腹及会阴部,属于祖国医学"悬痈"、"囊痈"、"脱囊"的范畴.临床上以发病急、进展快、范围广及早期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症状(即"走黄"或"内陷")为其重要的临床特点,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可达30%以上.近年来收治了10余例会阴部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尽早广泛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其范围一定要到达病变的最边缘,对深及肌间隙坏死的组织清理干净,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创面,可有效地加大了创面组织氧化电位还原,破坏了细菌生长的环境。同时置纱布条引流,以阻断炎症的继续蔓延;因本病为混合细菌感染,并以阴性杆菌为主,故术后最好给予泰能静脉滴注5-7天,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蔓延、引起或加重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局部坚持使用中药坐浴,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其他文献
目的:综述雷公藤生药及其制剂的肝毒性物质基础、中毒机制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方法:以"雷公藤""肝毒性""减毒研究""Tripterygium wilfordii""hepatotoxic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阅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发表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雷公藤肝毒性研究的文献报道,并对其肝毒性化学成分、毒性机制和相关减毒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共
目的:对北沙参进行本草学和道地产地的考证。方法: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中对沙参的记载和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及实际调研,综合论证。结果:理清南北沙参的历史变迁,明晰北沙参的道地产地。结论:山东莱阳为北沙参的道地产地,应当大力发展。
肿瘤是指有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有恶性与良性之分。良性肿瘤易清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恶性肿瘤则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严重者可致机体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而癌症则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称,现癌症在全球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与心血管疾
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其发生.主要是以养生为要主,贯穿于日常饮食、起居、情志、欲望等方面,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②"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③"有病早治",有了疾病应该及早对症治疗,不要延误病程,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④"已病防变",把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或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是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自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之间,采用三联微创术,即直肠粘膜排列结扎术,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及肛门环缩术,治疗中重度直肠脱垂20例,取得满意疗效。史兆岐教授认为直肠全层脱垂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的附着点(固定点),在治疗上重点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界处粘膜下层注射消痔灵,其次在两侧骨盆直肠间隙及直肠
目的:为探讨消痔灵改良注射法联合括约肌修补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118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改良注射法联合括约肌修补术,对照组为传统注射法联合括约肌修补术,每组59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98.3%,对照组治愈率91.5%.通过1年各种形式的疗效观察和随访,均无肛门直肠狭窄、排便障碍、结肠功能紊乱、性功能减退等后
肤痔清软膏致皮肤过敏患者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1~65岁,平均34.6岁.7例患者均为肛肠术后病人,因术后换药外用肤痔清软膏,引起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7例患者均为首次使用,潜伏期8~24h,平均15h;7例患者初发表现为肛周局部换药涂抹处出现皮肤灼热感或瘙痒,粟粒至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丘疹密集,但无融合性斑块.该7例患者的潜伏期均在24h内;皮损分布:全部病例仅表现为肛周换药涂抹处受累
目的:肛周尖锐湿疵(A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粘膜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寻防治肛周尖锐湿疣(ACA)复发的治疗。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电刀切除疣体,干扰素稀释后注射于疣体基底部,术后复方荆防洗剂坐浴.对照组36例,手术切除同治疗组,术后1:5000PP液坐浴.结果:治愈率和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7.5%和2.5%,对照组分别为72.8%和27
肛门瘙痒是指肛门周围皮肤仅有瘤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特点是陈发性瘙痒,无原发性皮损,伴以搔抓引起的抓痕、皮肤肥厚、苔鲜样变等皮损,相当于中医的“风瘙痒”、“痒风”、“谷道痒”等范畴。陆金根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著名肛肠病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师承中医外科名家、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伯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肛肠科医教研工作四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中医称之为"肛痒风".临床表现为:肛门皮肤剧烈瘙痒,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甚至出现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原因不明,症状顽固,难以治愈,约占肛门瘙痒病例的45%;后者多继发于其他疾病,随原发病治愈而治愈.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肛门瘙痒症进行讨论.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分为半夏体质、大黄体质、柴胡体质、温经汤体质等。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