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嵌顿痔的对照观察

来源 :第九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2004中国肛肠外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嵌顿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进行吻合器痔环切术(A组)和外剥内扎术(B组).观察治疗效果,对手术时间,疼痛指数,恢复工作时间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但在手术时间,疼痛指数,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吻合器痔环切术组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论:吻合器痔环切术可用于嵌顿痔的治疗,并优于外剥内扎术.
其他文献
BNP由Sudoh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并于1988年首先报道,故称脑钠肽,但实际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主要在心力衰竭时产生,具有有益的代偿作用.本文论述了BNP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以及BNP的临床应用研究。
PCI术后迟发性血栓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且与再狭窄难以鉴别.我们遇到2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系PCI术后迟发性血栓,本文论述了详细的报告。
护士的工作范围逐渐从病房走向家庭社区,随着护理对象与范围的扩大,如果护士仅限于执行医嘱,完成常规工作,就满足不了现代护理的要求;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引入和应用,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强,对护士的知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护士操作的新技术越来越多,新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护理问题,亟待我们护理工作者去研究,许多新的护理措施效果也需要科学的
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创伤大,病变的心脏功能减退,不易适应手术创伤和麻醉、体外循环所引起的额外血循环负担,因此较其他心脏正常的病人具有更大的手术危险性.病情严重的心脏病人在围手术期变化迅速,从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后、手术进行中以及术后把病人送回ICU途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急性缺氧发作、心跳骤停、大出血、心排量低、麻醉意外、体外循环意外等等.手术室护士不仅要了解心脏手术的方法、步骤及配合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首例人类心肺移植于1968年由Cooley实施,第二例由Lillehei于1969年完成,第三例由Barnard于1971年完成.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2005年统计,全球共有133个移植中心完成了3154例心肺联合移植.移植后1,5,10年存活率分别是65%,48%和29%.本文研究心肺联合移植的适应证,禁忌症,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观察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认为心脏康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目的在于改善功能储备,减轻或减少与活动有关的症状,减少不应有的残疾,使心脏病患者重新起到对社会有用并得到自我满足的作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目的不仅改善器官功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解除因患病而产生的心理思想负担及各种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以控制易患因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病死率,高质量回归社会.本文研究心脏负荷运动试验,急性心肌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发展,使得定量综合诸多同类研究的效应成为可能.1976年G.V.Glass总结了各种"合并统计量"的文献综合研究方法,称之为"Meta分析,meta analysis";1985年L.V.Hedges定义:"Meta分析是用以汇总许多同类
本文介绍了冠心病的流行病学,阐述了目前评估冠心病的方法,MPI心电图运动试验(ETT)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效果,分析了MPI的原理及临床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20多年来,药物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方法在AMI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已成为AMI的首选标准治疗,本文对其具体策略,进行优化研究。
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桥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长病变、再狭窄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心肾功能不全、高龄病人,等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于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都属于高风险介入治疗.临床上所指的"复杂病变"一般是就病变本身介入操作的复杂程度所指.目前所讲的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是指对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及静脉桥血管病变的PCI.除了新技术新器械的进步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