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来源 :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正肝汤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肝汤组,每组各30只.制备四氯化碳酒精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正肝汤组大鼠予正肝汤(1.5g/100g/d)灌胃干预.对肝及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采用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摘取肠系膜淋巴结以及适量肝脾组织置血平板培养进行肠道细菌移位检测.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广泛增生,纤维间隔相互连接,假小叶形成,肠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绒毛萎缩、脱落.正肝汤组大鼠的肝脏胶原增生程度分级以及肠粘膜损伤指数(Ogura评分)与模型组相比较显著下降,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大鼠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均为0%,肝硬化模型组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6.7%,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正肝汤组的内毒素阳性率和肠道细菌移位阳性率分别为10%和0%,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分别p<0.05和p<0.01. 结论:正肝汤能显著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胶原沉积以及肠粘膜损伤,改善内毒素血症以及肠道细菌移位.
其他文献
肠系膜血管病变以血栓形成及栓塞多见,极少数表现为自发性破裂出血,但后者来势凶险,病死率高,而且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故又称为肠系膜卒中(mesenteric apoplexy).
会议
目的:探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LC联合ERC治疗,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治疗成
随着ERCP(经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技术的日趋成熟,ERCP已被广泛应用于胆道胰腺疾病的诊疗.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建立在ERCP技术基
会议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是一种将显微成像技术整合于内镜检查的新型内镜诊断方法,可以观察特定组织表面形态学结构,在进行的内镜检查同时作出体内组织学诊断,使内镜
目的:研究槐果碱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探讨槐果碱对小鼠肠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
会议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胃肠动力状态,中、西药治疗对胃肠动力的作用,及检测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采用适度夹尾
会议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胃排空障碍情况下胃壁乙酰胆碱能神经传导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复方健胃合剂的作用. 方法:采用适度夹尾刺激
会议
文献报告食管黑色素瘤占全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9%,好发于食管中下段,肿瘤常呈灰色或黑色息肉状肿物突入管腔,增大时可致吞咽困难,临床上多误诊为食管贲门癌。胃镜下见到黑色素
会议
目的:探讨Lxn对CD133+panc-1胰腺癌细胞增殖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panc-1中CD133+的细胞;通过成球试验及成瘤试验研究CD133+细胞的特性及L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c-myc、P16、hMLH1DNA甲基化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差异,探讨中医证型与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寻求这些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参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