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研究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4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文化产业效率偏低,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相差较大,纯技术效率低是制约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比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前后的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对我国西部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影响较大;文化产业无效率省份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初显、创新建设逐渐深入,对创新地理的研究逐步从对节点性的城市的创新要素研究走向区域性的创新系统构建研究。本文从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脉络入手,对创新城市、创新联系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系统把握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通过相关研究整理发现,创新型城市研究、创新联系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三者可自成独立的研究体系,却又层层递进,创新型城市研究、创新联系研究是区域创新系
在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RS、GIS等相关的技术手段,首先对生态进行评价,划定生态红线:其次以生态本底为基础、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两规”建设用地图斑对比等方法把控建设用地,从而划定长沙市城市开发的边界线;最后打造生态红线和城市阶段发展目标下边界的两根线、2020年和远景国家
研究构建了区域一体化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提升的系统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动的影响。结果 显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电力成为当前重要的物质基础。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地区之间电力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区域间电能消耗差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首先对电能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对电能价格、产业结构、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四种因素对山东电能强度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电能消耗强度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
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GIS方法、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定量分析1995-2014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 表明:山东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极化现象较显著;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中心异质,边缘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
政府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但政府治理如何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则存在学术分歧,现有研究在城市创新绩效跨区域对比、政府行为作用实证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将城市创新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和创新资源子系统,构建了“四元主体钻石模型”,论述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建立是以城市内部创新主体的耦合优化为主导,以环境系统改革调整为辅助的过程。从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创造两个阶段搭
本文选取北京、上海、广州为个案城市研究特大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问题。选取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Krugman专业化指数两个指标分别测度三城市服务业整体和内部细分行业地区专业化水平,构建计量回归模型验证特大城市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京沪穗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水平整体较高,但是在内部结构和地区比较优势方面仍有不足;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是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的主要影响因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基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土地财政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财政在实现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为深入剖析土地财政对制造业发展的正、负效应,揭示土地财政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两个时间段的中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构建联立方程,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检验土地财政对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能够
沈阳市自2009年开始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发展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性城市,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形成以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为核心,法库陶瓷产业园、浑南现代建筑产业园、沈北亚泰产业园等园区共同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空间格局,集聚特征明显。但集聚特征的明显是否意味着形成了集群,假如形成集群,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的完善程度如何等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沈阳市
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建筑高度与密度不断上升,地面空间异常拥挤,交通拥堵加剧、景观绿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人性化空间缺失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在城市建设用地受到严重限制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城市地面空间紧张,提升地上空间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最初源于早期的人民防空工程,缺乏将其纳入城市空间一体化的规划初衷,但未来城市地上空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