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22持续暴雨过程触发及维持特征

来源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1°NCEP的6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低空切变、青藏高原东部高空槽以及台风是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来源于南海及孟加拉湾的低层偏南气流提供了稳定的水汽输送;暴雨前期850hPaθse场呈典型的“O”型;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贵州山区极易出现雾,特别是贵州西部毕节地区,是全省雾日最多的地区。由于雾天能见度降低、视野变窄,高速公路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因此,根据雾天交通事故的特点,探讨大雾对交通安全
本文选用2007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院内的大气成分观测点PM10监测数据和结合几种气象因子,分析了PM10的年内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城区的主要
会议
本文以那曲地区和拉萨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植被进行分类。文章首先综述该区域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地面调查和遥感数据获取的中国植被图集中的
会议
为了探究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春秋季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个放牧强度的样地,分析了0–4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土壤容
2009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本文选取地处重庆主城区中心的沙坪坝气象站2009年7月21日、22日07时~12时的自动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气温、湿度、地面温度、太阳总辐射、净辐射等要素
会议
利用NASA提供的16天合成MODIS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覆盖特征指标,研究了2001-2008年那曲县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与植被的变化关系。
借助于GIS技术和数字高层模型(DEM),充分考虑地形要素对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计算了重庆市有效温度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精细化空间分布,并利用相关观测
本文根据柑橘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在重庆市巴南区进行了适宜性种植分析。文章在气温、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GIS软
早春黄瓜强化密植栽培技术,是通过加行高矮秧密植栽培,增加密度,提高单、总产的一种新型黄瓜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不仅合理利用温度光照、水和肥料等资源,而且充分利用
本文利用GIS和RS,探讨了在三峡库区寻找钉螺可疑滋生环境的方法。主要使用的数据包括1971-2000年的重庆及周边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长江主航道及其支流的水文数据以及4景ETM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