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和病原微生物影响

来源 :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再生水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对作物品质影响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再生水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土壤病原微生物及马铃薯块茎病原微生物分布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量、土壤氮素残留、土壤及马铃薯病原微生物含量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获后,APRI 处理与充分灌水处理产量差异不大,但APRI 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p=0.05);APRI 处理作物氮利用效率及农田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p=0.05);因此,APRI 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APRI 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的活性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同时,APRI 处理土壤、马铃薯块茎表皮及组织内部大肠菌群含量显著低于充分灌水处理,特别是再生水加氯处理,土壤、马铃薯块茎表皮和组织内部大肠菌群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灌水处理,这也就表明,采用再生水灌溉,增加消毒前处理,可大大降低蔬菜类食物病原菌污染风险。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构成分析,提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思路,并对治理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试验研究检测了椰子壳、玉米芯、白松和海带等四种生物质粉的热解特性,并对几种生物质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四种生物质物料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水分蒸发阶段(50℃~170℃),失重<1%,主要是水分蒸发过程;热解阶段(60℃~450℃),失重>60%,主要是挥发分析出过程;缩聚阶段(380℃~520℃),失重<7%,主要是剩余物炭化的过程。不同种类的生物质材料,它们的热解规律有明显差异,从而反映出
由于土壤酶活性可稳定、敏感地反映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因此,本文通过研究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蔗糖酶) 活性的影响,以选取合适的土壤酶作为Cd、P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土壤Cd、Pb污染的健康修复基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酶活性对Cd、Pb的敏感性不同,并且酶活性随土壤重金属浓度增加表现为叠加效应或拮抗效应。Cd、Pb单一
蓖麻是云南个旧锡矿废弃地生长的一种优势植物。通过野外调查采样,测定了蓖麻生长地土壤和蓖麻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Cu、Cr、Zn、Pb)含量,并分析了蓖麻植株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采矿活动影响区(尾矿库和废矿渣堆放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同地点采集的蓖麻植株中重金属含量不同,不同地点采集的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没有一致的规律。两采样点蓖麻植株中重金属含量
测定了太湖流域不同污染控制区中28 条主要环湖河流河口处表层沉积物中氨氮(NH3-N)、硝氮(NO3--N)、有机氮(Org-N)及总氮(TN)含量,揭示了氮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各形态氮之间的相关性,为太湖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环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TN 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污染控制区>北部重污染控制区>湖西重污染控制区>浙西污染控制区,平均958.70 mg·kg-1,且以东部污染
本文以国内某大城市为例,通过确定规模化养殖畜禽的产污系数,估算了2009年各区县的主要畜禽(猪、牛、鸡、羊)粪污中COD、TN、TP 含量,分别为109.1 万吨、5.4 万吨和0.9 万吨。在不同区县中,G 区土壤N、P 负荷最大,分别是309.5 kg·a-1和52.7 kg·a-1,远远超出土壤的消纳能力;在靠海的主要三个区(A、B、C 区)中, A 区畜禽粪污的潜在流失量已占到50%以上,
秸秆还田影响免耕稻田固碳潜力,但相应地改变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了秸秆还田后稻田固碳减排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因此本文研究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0、3 000、4 000、6 000 kg hm-2)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和土壤与水稻植株固碳的影响,及其评估秸秆还田后温室气体增排的综合增温潜势对稻田固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的抵消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CO2和N2
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测定毒死蜱残留量,研究了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动态以及套袋对苹果果实不同部位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红富士属于高农药残留的品种,而嘎拉、红将军和83-1-70-3 则属于低农药残留的品种。在苹果果实中,不同部位的毒死蜱残留量差异明显,果皮是农药残留的主要部位,其次是全果,果肉中的农药残留最少。套袋明显减少了
建立了人参中嘧菌酯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植株和人参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吉林通化和北京怀柔两年两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的1.5倍时(有效成分337.5 g·hm-2),嘧菌酯在人参植株中半衰期为3.1 d~7.1 d。在有效成分为225 g·hm-2和337.5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4~5次,测得人参中嘧菌酯残留量均低于韩国规定的MRL值(0.5 mg·
研究了利用水稻秸秆和氨水复配剂制备有机复合肥的工艺。讨论有效成分的用量和配比、反应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水解时间等对水稻秸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稻秸秆与氨水复配剂液配比为5∶1 时,升应温度130 ℃,反应时间3 h,超声波分解时间20 min 时,水稻秸秆的利用率最高,达58.8%。本工艺环境污染零排放,有机物的含量大于50%,制备出的生态有机复合肥具有粘结性能。实现了水稻秸秆转化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