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DSA技术在肝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且据预测,未来十年也讲仍然保持这一现状.肝癌也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的肝癌病例站全世界总是得百分之五十五.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为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死因,5年生存率不足5%.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介入栓塞化疗及肝移植等.总之,原发性肝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平均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重视肝癌的预防与诊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挑战.因此,肝动脉灌注、栓塞的患者很多.正常肝动脉由腹主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我们在造影中发现肝动脉变异很大.为了减少正常肝组织的损害,应尽量将导管放置病灶血管.由于肿瘤压迫、牵拉血管变异大,在插管过程中有时很难找到病灶血管的开口.插管时间延长无形中介入医生和患者就要接受更多的辐射.3D-DSA技术多用于脑血管造影.利用旋转DSA采集技术,将采集的数据经过后处理软件处理分析,得到一幅三维立体的血管图像.我们可以在后处理工作站将图像左右上下调整,选择最佳角度回传到DSA机上,通过所给的角度造影,得到所要最佳角度的造影图像.进行下一步诊断、治疗.我们可以利用3D-DSA技术,通过后处理功能找到病灶血管的开口,选好工作位回传到DSA机上造影,得到所要最佳角度的造影图像.将导管放置病灶血管进行栓塞.这样既减少了介入医生和患者所受辐射,也减少了患者正常肝组织的损害.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患者配合,在做3D前做好患者屏气训练,否则由于呼吸运动而使3D造影失败.
其他文献
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上判断冠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但其有创性、费用高的特点并不适用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双源CT冠脉造影(DSCT-CA)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或排除冠心病的一线检查手段,但DSCT-C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金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的:以选择性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探究影响双源C
目的 通过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探讨DT技术在临床学中对全身骨质显像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准确、直观的影像信息.说明全身的应用DT多种临床图像来演示临床实用程序并为这些应用DT的局限性.方法 采用岛津SHIMADZU,Sonialvision Safire Ⅱ,将被检测部位置于检测台中心,第一次采用普通DR摄影方式进行照片,第二次采用TOMOS摄影方式,常规选取摄影条件60~85KV,1.5
目的 探讨CTU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A.一般资料:取本科2013年6月-12月87例患者,男65例,女22例,年龄20-80岁;B.扫描方法:采用美国产GE双源螺旋CT进行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在3.5ml/s的注射速率下以100HU作为监测区域的阈值进行智能追踪扫描,监测层面为双侧肾门平面,延迟25-30s后进行肾实质扫描,延迟7-15分钟后行分泌期扫描,根据
目的 分析双能减影技术在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同期96例患者常规DR检查方法和双能量减影对膈下肋骨骨折检出率的分析.结果 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对膈下肋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3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减影技术对膈下肋骨骨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目的 EV71病毒感染所致脑干脑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神经系统症状更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而致漏诊或误诊。本文探讨MRI对EV71病毒感染并发脑干脑炎MRI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MRI在重症EV71病毒感染并发脑干脑炎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地影像学依据。
目的 利用医学影像学探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对9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2例,其中肝18例、脾脏23例、肾脏11例。多脏器损伤46例。结论 医学影像很容易发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及出血的不同程度,并对其他并发症,如脊椎及肋骨等损伤也能同时诊断,是非常准确、快捷、高效的检查方法,并能迅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ASIR-Ⅴ算法在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手术前后腹部低剂量增强CT评估中的最佳迭代率.方法 20例行腹部低剂量增强CT检查的活体肝移植婴幼儿年龄平均(14.9±7.1)月,每例患儿图像由滤过反向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及ASIR-Ⅴ(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Ⅴ)迭代率为0%、20%、40
目的 探讨骶前间隙少见疾病表皮样囊肿,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3例,均行MR常规平扫、增强、DWI、T2压脂序列及T2长TE扫描.结果 共3例患者,女3例,年龄30~60岁.2例表现为会阴及肛周酸胀,临床直肠指诊均触及到硬而富有弹性的肿物.3例病灶均位于骶尾骨前直肠后间隙;囊肿呈椭圆形改变,界限清晰.3例患者MR检查肿瘤囊液T1WI略高于脑
目的 分析儿童不典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不典型骨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表现.4例均行X线平片,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检查和MRI检查.
Purpos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KI in HCC patients received TACE treatment.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380 HCC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total of 453 TACE t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