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地基上刚体基础的辐射阻尼

来源 :第六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工程中常遇有波速相关较大的层状介质(地基)上刚体基础的辐射阻尼,以及具有坚硬或软弱夹层地基对地面运动的屏敝效应作了理论与实践分析,并以工程实例验证.
其他文献
采用新引进与开发的土工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福建标准砂进行了复杂应力路径的土工试验,探讨了波浪荷载条件下砂土的模量及阻尼比与正应变或剪应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出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对应用低应变动测检测混凝土桩桩长问题提出看法,认为检测桩长有实际工程应用意义,也有理论依据;指出影响检测因素及处理办法,并列举工程应用实例,最后提出几点个人认识,供同仁参考.
本文基于饱和砂土的物态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动力反应与动力固结耦合、跟踪动应力动应变真实发展轨迹的物态有效应力反应分析方法,讨论了物态本构模型在数值求解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步骤.并且,通过饱和砂土地基的加载和固结过程数值分析验证了这种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本文应用轴对称弹性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编制了层状地基土块体竖向轴对称动力问题的分析程序,并由此系统地研究了均质地基上块体导纳幅频和相频曲线的特征,同时对不同频率下地基土的振幅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复合)地基共振法、机械阻抗法检测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兰州重塑黄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重塑黄土符合双曲线模型.确定了黄土的非线性动力本构关系—双曲线模型的参数b的变化范围.动强度曲线经验关系由σ/σ~lgN归一化后,基本为同一条曲线.
本文通过室内饱和原状黄土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孔压增长规律,并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黄土液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结构是一种介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在振动早期介稳结构遭到破坏,造成黄土较大的收缩体积应变并引起孔隙水压力迅速上升.孔压曲线可以用本文提出的修正A型曲线方程来拟合,拟合参数β隐含了动应力的大小对孔压增长的贡献,而体应变u则反映了黄土结构特性对孔压的影响,两者不同组合决定了曲线形态丰满程度.
根据颗粒集合力学理论研究砂土的性状,给出了平面应变问题定义在应变空间的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的微观力学背景.研究表明,应力存在分级结构,此概念是推导上述模型的基础.偏应力组成的第一级与具体方向接触力有关.偏应力组成的第二级由第一级偏应力组成合成得到,就是平面应变问题的应力.这种分级结构在砂土循环特性包括主应力轴方向旋转影响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综述了黄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近年来在黄土动力特性试验、黄土地震灾害(震陷、液化、滑坡)机理和预测预防技术方法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黄土地区防震减灾和工程建设的需求,展望了黄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文献1曾根据Iai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及边界面塑性模型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砂土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该模型将土复杂的变形机理分解为体积机理和一系列简单的剪切机理.用边界面弹塑性模型模拟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中虚拟单剪机构,避免了Iai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在利用修正Masing准则模拟虚拟单剪应力应变关系时,确定比例参数的复杂性.在本文中,作者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大量试验资料,建立了液化面参数与归一
讨论了地震工程中不同输入、输出条件下的地基土参数识别方法,通过层状地基土模型振动台实验,结合算例分析,证明了文中参数识别方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