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来源 :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和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用大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对照组,通心络组,卡维地洛组,缬沙坦组和抵克力得+阿司匹林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天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 h,松解再灌注2 h。测定梗死(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及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的变化。 结果: ①AMI前。各组NO仅在通心络组有显著升高(P均<0.01),ET则无显著差异(P均>0.05);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均显著降低(P<0.05~0.01),ET均显著升高(P<0.05~0.01);但与对照组相比,NO仅在通心络组显著为高(P均<0.0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0.01),但与其他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②CEC计数在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 ③MI面积在对照组为24.9%,各治疗组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 ④心肌灶性出血对照组为62.5%,而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降至12.5%和25%(P<0.05~0.01)。 ⑤AMI再灌注后2 h血NO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和正相关(NO:r=-0.884,P<0.01;ET:r=0.946,P<0.01)。 结论: 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 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普通肝素(UF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共入选729例申请一次性行PCI患者[包括23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729例患者中最终完成PCI治疗者341例,未接受PCI治疗者388例。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LMW
目的:总结和分析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3年9月共6例PAVSD术后患者在本院接受了再次手术。对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中所见进行分析,并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5例恢复顺利,1例脑栓塞,好转后出院。随访6例中有2例接受了3次手术,其中1例因成形环撕脱而二尖瓣置换,另1例因股动脉血栓接受了取栓。结论:二尖瓣中、大量反流,房间隔
目的:研究体肺分流术在婴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指征,手术方法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至2004年5月42例婴儿体肺分流术的临床病例。结果:单纯体肺分流术后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67.2±13.6)%上升到(86.2±4.5)%(P<0.01)。42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9.5%。结论:体肺分流术对于暂时不具备进行根治术条件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可起到挽救生命,减轻
目的:评价应用心包片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的患者进行主动脉瓣成形的方法。方法:1996年4月~2004年5月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7~39岁,平均19岁。干下型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干下型室缺、主动脉窦瘤突入右心室流出道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其中2例窦瘤破裂;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中应用心包片对脱垂的主动脉右冠瓣进行成形。结
目的:以(125)碘标记pcDNA3.1/iNOS质粒作为示踪剂,量化评估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吸附质粒的效能。方法:采用lodoGen法(125)碘标记pcDNA3.1/iNOS质粒,纯化回收标记产物,以定量加样方式加载于明胶蛋白涂层支架的表面;设计并建立体外模拟冠状动脉持续血流系统,对Ⅰ型对Ⅰ型[200μg、300μg(厚度)组]、Ⅱ型[200μg、400μg、600μg(厚度)组]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目的:选用不同的氧化剂三氯化铊(TlCl3)、IodoGen进行比较,改进放射性核素(125)碘标记pcDNA3.1/iNOS质粒的方法。方法:参照文献改进TlCl3 法和lodoGen法(125)碘标记反应,纯化回收(125)碘标记产物后进行分子生物学酶切和多聚酶链反应,初步鉴定(125)碘标记反应对质粒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以TlCl3 或IodoGen作为氧化剂均可以有效地进行质粒的(125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和胶原增生的影响,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低AMI后病死率的机制。 方法:41只雌性Sprague-Dawley(sD)AMI大鼠随机分为:AMI对照组(n=11)、安体舒通组[n=10,20mg/(kg·d)]、氯沙坦组[n=11,10mg/(kg·d)]及其联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内直接注射和经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疗效。方法:以改良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分离及扩增;结扎冠脉前降支中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直接注射空白对照组、成肌细胞直接注射组、冠脉内注射空白对照组及冠脉内成肌细胞注射组,共4组,每组8只;冠脉结扎前、后及4周时测定左心室功能指标、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成肌细胞直接注射组术后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诱导分化。②细胞移植术:采取结扎前降支的办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未经过及经过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心肌梗死区,通过监测左心室内部压力最大上升速度(dp/dt)来了解移植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实验动物左心室dp/dt较移植前明显提高,细胞移植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骨髓
目的:观察硫氧还蛋白(TRX)基因转染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RX真核表达质粒转入内皮细胞ECV-304中,建立hTRX细胞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证实外源性hTRXmRNA的表达。观察hTRX细胞株能否对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引起的细胞损害,测定活性氧水平、内皮素、一氧化氮活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