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上转换材料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传感与生物诊疗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上转换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近红外光激发和反斯托克斯发射及可调的发光性质等特点成为理想的新一代荧光探针。稀土上转换材料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安全防伪、三维立体显示、荧光编码、传感、检测、多模式生物成像和疾病诊疗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光电化学反应在能源转化、催化、传感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提高光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换效率是获得其优异应用表现的关键。作为光电化学反应过程的第一步,光子的高效吸收是提高光电化学转换效率的重要步骤。
研究发现,人工手性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极高的相似性:表面基团、大小、尺度、电荷、手性等(1)。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证实,人工手性纳米二聚体组装结构在细胞内外展现出相反的圆二色光谱响应(Z);随后,在单颗粒手性纳米结构研究中,我们发现具有切角四面体构型的碲化镉量子点,可精确地识别DNA 序列中的GAT^ATC 位点,并在光诱导下切断T^A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堪称精准剪切基因的纳米级“光剪刀”(3)。
会议
绿脓杆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其天生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抗药性,而且能快速地产生抗药性突变[1]。另一方面绿脓杆菌也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增强其耐药性,因此临床上绿脓杆菌易引发持续性感染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生物材料经过长期进化,在材料组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构筑复杂有序的多尺度结构实现了很多令人羡慕的优异性能。因此,向自然学习已逐渐成为发展新材料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利用稀土氧化铈(CeO2)高的氧存储能力、优越的催化性能以及结构上制备可控等一系列优点,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形貌及复合活性界面结构的铈基催化剂,研究界面结构-催化活性的关联性并探催化反应机理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