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引工程区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引工程区位于嫩左松嫩低平原干旱、苏打盐渍化土壤集中分布区,是国家石油工业、农牧业生产重要基地.由于干旱缺水、盐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此,70年代初,兴建了北部引嫩江水大型引水工程,总干渠全长245km,控制面积23500km2,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在兴建引水总干渠期间,分别垂直总干和邻近的安达、林甸气象站进行地面水和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的监测研究,通过引水前后地面水和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监测研究,取得2万余个实测数据,查明了工程兴建运行后地面水质、土壤盐分、pH值变化规律,为防治土壤盐渍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参数.目前嫩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库正在兴建,2005年建成后,将为松辽平原的黑、内、吉、辽四省区干旱盐渍缺水区,解决了优质的水资源.为此,北引已进行多年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现实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就如何减少中国稻田CH4排放进行了讨论,对非常年淹水稻田来说,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和冬季土壤水分含量间的指数关系表明,通过合适的土壤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冬季土壤水分含量也应能减少水稻生长期CH4排放.冬作季节而不是水稻移栽前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抑制有机基质对CH4排放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上海近年来新建的延中、凯桥、华山、黄兴绿地和公路浦东龙东大道、远东大道沿线的景观绿地进行了土壤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土壤主要为碱性和强碱性;EC值基本达标;有机质含量达标率在60%以上,但含量偏低;土壤容重偏高,通气性差;阳离子代换量总体偏低.使用山泥、泥炭客土的土壤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城市绿化造景的需要.建议园林植物要"适地适栽"、"适土适栽",对城市园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不能单一,充分利用
在中文WindowsXP开发平台上,利用GIS平台的ARC/INFO7.0、ARCVIEW3.2等软件,以中文VFP(visualfoxpro)6.0为开发工具,以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村为试验区域,以试验区大量资料为依据编制刘房子村土壤养分管理咨询系统.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分散经营体制下,以每一农户不同地块为基本单元的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的一次尝试.系统建立了农户信息、养分管理和推荐施肥三个数据库,养
本文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双城镇中兴村土壤进行网格取样(100m×100m),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对大、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均存在着变异.根据土壤养分的抽样分布,可将养分分为两类,一类为偏斜型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硫等;另一类为不偏斜营养元素,主要有钾、锰、铜、钙等.造成土壤养分偏斜的主要原因是施用化肥.对施肥历史较长,且施肥量较大的偏斜元素进
本文利用公式计算法研究了该区的土壤可蚀性K值,改进了K值公式的参数设置和K图的编制方法,综合考虑土壤其它属性(如粘粒百分含量、有机质含量)运用协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对K值进行内差与预测,生成K值图,并对K值图在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
对55hm2菜区蔬菜硝酸盐与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比较明显,半方差图总体上均呈上升-下降趋势,其含量均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连续性,其中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为305.0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为165.0m;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空间相似性,在调查的6个生产组中,在第二组和第七组的大部分区域均较高
北引工程区域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干旱盐渍土区.存在旱涝碱污等方面的危害.工程是以解决大庆石油工业、地方病改水、农田灌溉等而兴建的大型引嫩工程.引水总干渠长245km,累计引不量117×108m3.每年为大庆石油工业间接创产值30×108元以上,平均年灌溉农田面积41.9×104亩,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补水14.9×108m3,促进了区内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地方病得到控制,取得巨大的经济
本文采集新疆4个典型灌淤土和其源土样品,分析养分含量,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的比较,结果表明现代人类活动使灌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有效钾降低,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等的有效含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土壤是灌淤土养分含量维持和增加的关键.
耕地是农用土地中产出效果最大的一种土壤.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关系到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与数量保护.本文通过对山西省耕地现实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未来生活需求的分析,提出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即保留3670.67km2的耕地,才能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耕地中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以6:4较为适宜.同时,还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本文按照农田土壤类型、耕地制度取耕作层土样,在室内测定分析有机质、pH、速效和全量N、P、K养分共8个指标,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六级标准,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80~1985年)各地养分结果对分析.其流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平衡,速效氮均有增加,速效磷增加幅度最大,速效钾含量最高达到一级肥力土壤要求,总体养分仍为中、低产田标准.菜园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超标,应重视平衡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