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障碍及睡眠剥夺的神经功能影像研究

来源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障碍发病率高,据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美国有56%的人群在过去1年里出现过睡眠问题,中国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6个主要城市出现睡眠问题高达42%.随着夜生活的丰富,工作压力的增加,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障碍是指患者对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并造成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主观体验.睡眠除了受体内睡眠基因的影响,也受神经递质、神经肽及神经因子参与的睡眠内稳态的影响,同时还受环境因素、光照、药物、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动物研究已经发现部分神经核团在不同睡眠时期中的作用,睡眠剥夺也可引起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的损害。然而经典的神经结构影像并没有发现失眠障碍患者脑结构的异常,随着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发现失眠障碍患者不仅存在脑内微结构的改变,也存在脑内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糖代谢、神经递质和脑网络的异常:同时也为失眠障碍患者认知损害提供了证据。利用神经功能影像及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在体研究失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损害证据。
其他文献
弃用死囚器官,这标志着中国司法的进步,也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彰显了器官移植事业的纯洁和高尚,组建器官捐献和移植管理机构刻不容缓,其中的两大难点,是技术标准上的突破,以及法律框架、组织框架上的搭建。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体系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红十字会共同组建,还有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等相关移植、伦理、神经重症医学以及法律等专家参与,理清各方关系,成为捐献工作的关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已经发布,但是要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细化措施,真抓实干,任务分解方案正在制订,应有可持续筹资保障,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待遇水平,缩小与二、三级医院的收入差距.同时,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结余部分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允许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加入全科医学专业,以实现多点执业。
大部分医学生完成本专科阶段学习后都选择了与医学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硕士去往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更高.而且,即使部分流向企业的医学毕业生,他们也可能从事医疗工作。尽管医学毕业生仍然大都选择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但就业不均衡问题愈发凸显,应理解医学生转行。
"2016年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行动"(后简称"光彩行动")两支医疗服务队的19名资深专家走进西藏,深入曲水县、尼木县、仁布县、丁青县、类乌齐县、索县等6个藏区贫困县健康扶贫,开展爱心义诊、医疗讲座、临床带教、健康宣教等志愿活动,用他们的仁心、仁术为藏区群众解病南、保健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而“光彩行动”则是淮进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
本文阐述了中国为埃塞俄比亚儿童接种疫苗做的工作,帮助建好冷链系统,完成儿童免疫接种目标.为获得国际援助,很多国家都承诺实现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达标的。
会议
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缺乏状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备受人们的关注.研究证实,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脑区,容易受到睡眠剥夺的损害,从而对记忆巩固产生更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可能的机制是:①睡眠剥夺干扰了齿状回-CA3区长时程增强诱导阶段和维持阶段的分子信号通路(cAMP/PKA途径),进而破坏海马突触的可塑性;②睡眠剥夺通过减少NMDA受体表达,造成海马区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失眠的共病率高,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开始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
介绍了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评估包括失眠、白日过度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评估。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病人可表现出白天功能损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出现情绪紊乱、精神衰弱,严重者出现精神障碍、自伤自杀;还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等.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而言,共患疾病如抑郁、焦虑、慢性疼痛和物质依赖都十分常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失眠是多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常用的失眠治疗药物有苯二氮革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