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来源 :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学第十四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为参考试验,系统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在中国成人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包括: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有关HbAIC~>6.5%在中国成人中糖尿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12年3月13日.中文检索式:糖化血红蛋白AND糖尿病AND诊断;英文检索式:(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R HbAlC OR GHb)AND (diabetes OR diabetes mellitus OR DM)AND(diagnose OR diagnostic tes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采用QUADAS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找出各种偏倚和变异产生的原因.应用Meta-Disc1.4软件对纳人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提取各独立研究的真阳性值(TP)、假阳性值(FP)、真阴性值(TN)、假阴性值(FN),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通过计算敏感度对数与(1-特异度)对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Cochran-Q、Chi-Square、Inconsistency index方法研究是否存在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且12>50%,有异质性)或固定效应模型(P>0.05且12<50%,无异质性)计算纳人研究的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拟然比(PLR)、阴性拟然比(NLR)以及诊断性比值比(DOR)等指标。
  结论:HbA1C≥6.5%在中国成人糖尿病中的诊断特异度非常高,但敏感度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应将HbA1C与广为认可的血糖检测整合分析,有助于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了垂体疾病的诊治思路:一、垂体的生理功能与调节,二、垂体功能亢进与减退的诊断,三、垂体疾病治疗的原则,四、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的救治。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催乳素受体(PRL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其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探讨催乳素及其受体在HT发病机制中可能作用。  方法:选取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为病例组(TH组,3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32例),用RQ-PCR定量检测PRLR Mrna,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RL
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在DN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盐酸吡格列酮作为一种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除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进而间接保护肾脏外,尚具有直接肾脏保护作用,且其作用不完全依赖于血糖的降低,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的影响,探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活性氧(ROS)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参与了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且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盐酸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除具降糖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反应和降低尿蛋白等多方面的作用,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课题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T12DM(T2DM)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98例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组(A组)和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组(B组)。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ALB)、肌酐(Cr)及尿8-OHdG水平变化。  结果:①治疗12周后,A组FBG、H
Mutations in the glucose-6-phosphatase (G6Pase) gene are responsible for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a (GSD Ia). By genotype analysis of the affected pedigree, we identified a novel type mutation i
背景:脂联素(adiponectin APN)是作为脂肪因子首先在脂肪组织被发现,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新近的研究已证实脂联素不仅由脂肪细胞分泌,在骨骼肌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L6骨骼肌细胞中也检测到APN的表达和分泌,并以自分泌的方式发挥着增加骨骼肌自身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的作用。然而骨骼肌源脂联素分泌调控机制及其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
目的:体外培养骨骼肌L6细胞,采用棕榈酸(PA)诱导的方法,建立骨骼肌L6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给予不同条件的人工干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骨骼肌源性脂联素(APN)、p38MA:PK和GLuT4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在脂联素影响骨骼肌IR模型GLT4的表达中,p38MAPK信号通路的地位和作用。  方法:⑴体外培养大鼠L6成肌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骨骼肌L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高糖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ur endothelial cell,VEC)增殖及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1)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高糖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内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和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c-Ju
背景: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导致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途径,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均密切相关.而内质网应激启动的凋亡途径是近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凋亡途径,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枢纽性机制.对内质网应激的干预,也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策略。ERp29是新近发现的定位于真核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