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要素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1961-2012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江苏省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南京、淮安、宿迁的大部分地区为霾高发区,年霾日数超过200天;大部分地区霾日数较往年明显增多,全省平均霾日数为近50年来最多;7~9月霾较少出现,其它月份较多,其中1月最多,6月及10~12月份次多;轻微霾占主体,轻度霾比2011年明显增多,中度霾略有增加;降水少、风速小,利于霾天气出现.运用苏州市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霾日与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二氧化硫外,PM10、PM2.5、黑炭、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随着霾等级的增加而增大,其中PM2.5浓度明显增大.
其他文献
通过了气象要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分析,找出了气候背景下,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及地形地貌与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成因机理及存在关系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森林火险五个等级预报标准,建立了四种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方法,1、森林火险等级经验预报方法;2、森林火险等级综合指标预报模式;3、实时温湿度预报模式;4、着火指标与蔓延指标法;方法模式在实际森防预警服务中,预报准确率达95%,社会效益显
新时期,气象影视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一是公众需求的嬗变.气象影视服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需要满足人们更高的期待与需求;二是三网融合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新媒体消解了媒体之间的界限,具有泛在性、交互性等特点,给气象影视传播带来机遇;三是创新的社会主旋律.其发展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服务意识问题.气象影视切实考虑民众需求、主动为民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新技
湖北到广东,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气象灾害种类多,时间跨度大,危害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持续低温冰冻、高温热浪、暴雪、(雷雨、寒潮、台风)大风、暴雨渍涝、低温连阴雨、大雾等给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天气规律,以最大程度减轻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影响、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合理安排生产调度,对保障武汉到广州高铁正常运行极其
近几年,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不断开发面向社会和广大公众的新型服务手段和渠道.在原有的手机短信、12121声讯电话、网站的基础上,发展了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400天气热线等方式,同时建立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平台及正在打造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主要服务模式还是以手机短信、12121声讯电话、网站为主.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成为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应用热点逐
利用2005-2008年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夏季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PM10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龙凤山本底站夏季日均PM10浓度6月份为44.98μg/m3,7月份为34.9μg/m3,8月份为22.86μg/m3,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冬春两季日均PM10浓度较高,夏秋两季较低,说明夏秋两季空气质量好于冬春两季.通过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
利用黑龙江省漠河县1958-2012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漠河县冰雾现象的气候特征、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冰雾出现条件是:温度在<-40℃,温度露点差大于4℃,冰面饱和水汽压为0.1hpa,相对湿度在55%~65%.漠河每年冬季都有冰雾现象,是当地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出现最多的月份是在12月和1月.通过对冰雾现象特征和天气形势(系统)分析,为今后高纬度地区冰雾的预报提供了重要依
目的:分析湘西自治州各地霾记录日数的差异及原因,探讨提高霾观测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分析了湘西自治州各观测站霾年记录日数的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站之间的霾年记录日数的差异;分析了轻雾与霾记录日数的关系;探讨了观测环境、观测习惯、观测管理制度对霾记录日数的影响.结论:为了提高霾观测记录的准确性,首先要执行严格观测规范,此外加强对观测员的培训、实行观测站之间人员交流、经常比较不同观测站的霾记录日数的差异也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83°39′E,38°58′N)总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大气透明系数变化情况以及沙尘对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塔中大气透明系数10~12月最好,春、夏季最差;晴天大气透明系数最高(0.57)、沙尘暴天气最低(0.07).晴天、浮尘和扬沙天气总辐射最大可达到1000W·m-2以上,而沙尘暴天气最大可能达700W·
本文利用常州观测站近11年灰霾观测资料和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常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常州市灰霆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2-2010年常州灰霾日数呈波动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灰霾日数再次急剧上升,空气质量情况仍不容乐观.(2)灰霾月变化呈单峰型.最多月为最少月次数的近4倍.灰霾最高发月为11月,其次为1月和12月;8月和9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酸雨观测业务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影响江苏省2012年9月2日—3日和2013年2月4日到5日两次所收集样本的酸雨测量数据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在日后台站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