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引导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脑胶质瘤

来源 :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应用美国氩氦刀冷冻系统结合脑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脑胶质瘤的手术疗效.方法:使用CRW立体定向仪,行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扫描(CT)确定脑胶质瘤中心及边缘点坐标.以氩氦超冷治疗探针在限定靶区进行冷冻-复温-冷冻治疗14例复发性胶质瘤.结果:1例直径4.5cm的颞部肿瘤行钻孔肿瘤中心靶点冷冻治疗;余3例直径7-15cm枕顶部肿瘤行立体定向等体积切除手术,术中冷冻后切除冷冻瘤组织.术后CT扫描显示:3例肿瘤组织及肿瘤边缘1cm范围被切除,术后无出血及明显水肿;1例直接冷冻治疗后3周复查见病灶染色消失,CT密度下降,呈软化改变.术后1例偏瘫加重,对症处理后恢复,1例头皮切口愈后不良,经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立体定向引导氩氦超冷刀治疗脑胶质瘤,能较彻底切除肿瘤,手术侵袭性小,安全且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此操作技术还不尽完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目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为此,本文提出10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更加健全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制度,加大对上市药品的风险管理。
市场环境下的制药企业,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已经出现的医药事件向从事医药行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怎样把药品风险降至最低,是摆在每一个制药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通过GMP认证后开展药品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供应商审计和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就人员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中需要加强的方面;企业GMP认证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概述了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发展史,阐述了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策略,探讨了靶向基因转移的措施,最后提出了靶向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目的:评价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缓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给药剂量和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术前、术中局部植入化疗,以不同的给药剂量,及给药后不等的手术时间,观察其血液、组织浓度及用药后反应.结果:(1)该药体内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所有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2)植入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可获得较高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很低.(3)加大给药剂量,可获得更高的组织药物浓度.
目的:探讨美国氩氦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在B超监视下经皮穿刺美国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BPH23例,结果:23例术后随访5个月——1年半,最大尿流率(MFR)由术前平均(6.5±0.3)ml/S升至术后(17.1±1.5)ml/S(P<0.01)术后B超测量残余尿:1例40ml,2例20ml,其他为零.11例有轻度膀胱刺激症,经抗炎治疗1周缓解.术后1例阴茎勃起不坚,阴囊水肿2
目的:探讨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氩氦靶向低温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局部麻醉,在B超和CT监视下,经皮穿刺向冷冻治疗肝癌97例.结果:随访97例,3-6月,76例(80.4﹪),其中死亡15你(19.2﹪),7个月-1年21月,其中死亡4例(19﹪).术后并发症:出血3例(3.1﹪)肝区疼痛44例(45.4﹪)发烧50例(51.6﹪).结论:美国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尤其是不能手术的中晚
氩氦刀由于冷媒的改变和介入的精细,使它经皮和术中治疗恶性肿瘤成为一种新手段,本文对氩氦刀靶向治疗肿瘤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目的:初步探讨术中应用氩氦刀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6例难治性脑膜瘤,采用手术联合氩氦刀治疗.结果:痊愈6例,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氩氦刀有超低温冷冻及介入热疗作用,利于手术切除,并可有效催毁残留肿瘤细胞.
本文综述了低温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美国Cryocare氩氦刀靶向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法、术后反应及并发症预防,并概括了影响氩氦刀疗效的因素.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CD3/HLA-DR、CD62P的影响.方法:给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治疗配合口服自拟中药肝积方煎剂,一日一剂,一月为一疗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治疗前后CD3/HLA-DR、CD62P的变化.结果:经氩氦刀治疗并服用肝积方煎剂后,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CD3+/HLA-DR+治疗前均值为5.378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