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行星架破碎原因分析

来源 :2013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从破碎铸造二级行星架材料的宏观断口、理化检验、扫描电镜等方面对行星架破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行星架存在沿铸态晶界富集的大量A1N晶体,使之在外载荷作用下,微裂纹沿A1N晶体迅速扩展发展直至破碎并形成石状断口;同时较多的铸造缺陷对裂纹的发生和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沿海某核电站凝汽器用部分传热钛管发生了管壁异常减薄,综合运用多种表征分析方法,对其中的一些典型缺陷管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管壁的异常减薄是由支撑板镗孔的加工缺陷、碳钢支撑板腐蚀物流挂沉积及停役检修时引入的异物硬颗粒所引起,而有个别缺陷管的加速减薄则是由旁排高压蒸汽冲刷和空泡腐蚀的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详细分析了缺陷管产生的失效机制,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处于固溶处理态的TP347HFG管冷弯加工,然后对弯管在不同温度(1180,1200℃)和不同时间(2,6,10 min)下固溶处理后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以研究不同参数再次固溶处理时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80℃×2 min固溶时,组织中仍存在滑移线,弯管处于固溶处理不足状态;1180℃×10 min或1200℃固溶时,材料晶粒长大,晶粒度级差增加,弯管处于固溶处理过
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小子样抽样方案与风险分析方法.设计了利用部件检验数据的抽样方案,分析了基于连续批数据与当前批数据的双方风险分配.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连续批先验信息的Bayes方法确定高价值产品可靠性批验收准则和双方风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为满足规定置信度下样本量小的验收试验、抽样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发动机恒速传动装置涡轮离心电门组件内轴承解体导致飞行中发动机滑油系统出现故障.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解体轴承及相关零件的外观检查、断口分析和痕迹分析,以及材料成分和硬度检查,确定该轴承解体的实质是轴承外套圈的周向断裂和钢球的破碎,是轴承装配过程中受到异常轴向冲击载荷导致的一次性过载破坏.建议规范现场装配工艺过程,以避免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通过损伤部位宏微观检验、内部透视检查、密封性检查等方法,对某继电器短路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继电器故障是由于A3和B3接线柱与壳体座板之间发生了漏电、拉弧所致,继电器内部结构完好;接线柱与壳体出现漏电、拉弧故障与环境中存在油液、水汽等介质有关.
汽车排气歧管在道路试验4×104 km后出现6条裂纹.通过宏观、微观观察、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失效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排气歧管为热疲劳开裂;这些裂纹均位于形状应力集中的R角根部或法兰盘拐角部位;排气歧管在工作中周期性受高温气体冲刷,引起组织变化、材料硬度下降;同时服役过程长期受到振动作用,最终在形状应力集中的R角根部及法兰盘拐角部位发生热疲劳开裂.
针对圆环模具工作面剥落的问题,进行了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组织、能谱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圆环模具剥落的主要原因是其冶金质量不佳,模具内含量较多的氮化钛夹杂物且材料存在成分偏析;在工作面上,氮化钛分布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被压碎形成微孔,并迅速扩展,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在外力和成分偏析的粗大组织共同的作用下,便发生逐层剥落失效.
建筑工程安装使用数月的不锈钢绞线表面出现了大量裂纹,对名义为316不锈钢绞线的裂纹特征、断口形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测试了钢绞线的成分、硬度和微区成分.结果表明:绞线钢丝裂纹为应力腐蚀裂纹,腐蚀介质主要为硫、氯元素;绞线中混有抗腐蚀能力远低于316不锈钢的相对廉价的铬锰系奥氏体不锈钢钢丝,在含有腐蚀介质的施工污染物作用下,此类钢丝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某厂生产的用于制造冷轧工作辊的9CrV辊坯钢,经锻造、球化退火后,取板厚中心部位进行力学拉伸试验,还未达到技术要求的强度值便发生了断裂,断口面上呈现粗、细不同的晶区,在粗晶区所在的板面上还观察到裂纹,通过对断口的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发生异常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粗晶区内存在严重的网状碳化物,裂纹沿网状碳物扩展,整个断口面上有成分偏析.
采用直读光谱仪、硬度计、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9CrWMn模具在淬火时发生开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ANSYS软件对该模具在淬火中产生的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具内部存在条状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夹杂是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模具的直角位置产生应力集中,这也对开裂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