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评价为平台,促进安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

来源 :第22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工程专业对工程实践的依赖制约着安全工程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本文简单介绍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背靠行业、服务行业,突出行业特色;提出了以安全评价为平台的安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学校的密切联系,促进教师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工程及工程素质概念基础上,结合安全工程学科特点对安全工程人才工程素质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结合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对该校本科生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毕业生工程素质的现状,最后,从教师培养、课堂教学、实习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措施.
本文介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培养质量逐年下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为此,高校应产学研有机结构,培养综合型人才,并有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加强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置培养计划。
本文以校院双方合作为基础,阐述双方共建"产学研实验室"必要性,探讨了共建实验室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提出双方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和机制以及保障条件.实践结果表明:校院结合共建产学研实验室对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火灾安全的严峻性对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业已成为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消防工程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消防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探索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消防工程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消防工程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研究区域范围内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所伴随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提出在专业课程设置时考虑分设2-3个专业方向,以解决不同行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安全理念的培养、校外专业实践的强化,以及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强有力的实践基地、丰富的第二课堂等举措来保障创新模式的实现,并结合该校首届安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予以说明
多学科交叉渗透教育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引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理念,探讨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的设定、基本素养的完善、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建立.这对安全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分析阐述了该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教育基础;树立远大理想,发掘创新内在动力;掌握创新理论,拓展创新表现技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即:通过建立教学质量内部评价、课程与培养目标达标评价、社会评价等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与改进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实现安全工程本科学生课程与培养目标达标情况的过程监控与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保持多年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与社会的好评.
从管理学中的行为理念入手,研究了高校组织行为理念的特征,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包括克、顺、导、教、规5个基本行为理念,并用其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指导,包括激发教师再学习的意识、加强教师团队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注重校本管理等方面,对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探讨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通过社会对安全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得出相应的"卓越安全工程师"培养模式,并提出保障"卓越安全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措施,即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量化考核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