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气存在下氧化钙脱氯性能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160oC~600oC下水蒸气的存在对CaO脱除HCl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产物成分,SEM电镜对反应物及产物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从而分析CaO的脱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蒸气浓度增加,HCl的净化效率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XRD分析表明,产物的主要成分为CaClOH,在水蒸气浓度及净化效率达到一定量时,产物中生成了Ca(OH)2;SEM电镜观测到中低温下产物表面的裂纹以及高温条件下稀松产物层的生成。
其他文献
考虑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通过非适应自动列表法(ISAT)在预混气体多孔介质中燃烧模拟中的应用,讨论了ISAT的性能。结果显示,ISAT可显著减少化学反应的计算时间,并能够有效地控制总体误差;与直接积分法和实验值相比,ISAT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
从化学键理论出发,分析了荷电后煤粉化学结构的变化,提出荷电后煤粉的堆放着火与燃烧机理,正极荷电煤粉可以强化着火和燃烧,负极荷电煤粉弱化多相着火和燃烧,荷电煤粉能强化均相着火,荷电高灰分煤粉是不利于其燃尽的。利用热分析和马弗炉燃烧试验,从着火点(或着火延迟时间)、反应速度最快时达到的温度、50%有机质燃尽时的温度、燃尽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等方面试验结果,综合评价荷电后煤粉与未荷电煤粉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规
利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了RBD燃料,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RBD燃料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了RBD燃料的各项特性,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际相关生物柴油标准。以分别燃用0#柴油和RBD燃料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为研究对象,对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后的颗粒物排放取样分析,引入SEM/EDS分析方法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对颗粒物样品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RBD燃料的颗粒物排放,R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棉秆在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催化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并基于双组分模型,分别利用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分析了棉秆催化热解的失重动力学。研究表明:棉秆催化热解过程均由失水区、活化热解区(APS)和消极热解区(PPS)构成,纯棉秆热解时的PPS不明显。催化剂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PS挥发分累积转化率,并降低了棉秆热解完成所需温度。催化剂
对柴油机燃用柴油/二甘醇二甲醚时的常规排放规律进行了测量。试验中用的五种混合燃料分别含有2%,4%,6%,8%和10%质量比的含氧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甘醇二甲醚掺烧量的增加,未燃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质量浓度以及颗粒物的几何平均直径均逐渐减小。掺烧二甘醇二甲醚后的柴油机总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均比发动机燃用纯柴油时的高。在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时,随着二甘醇二甲醚添加量的增加,颗粒物数量浓度
催化剂的选取对于V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中分别采用五羰基铁、二茂铁、纳米铁粉等作为催化剂,取样时间为10min,温度约为1150K时,催化剂的引入方式为喷雾热解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合成的碳纳米管进行形态和结构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V型热解火焰合成碳纳米管时的关键物质是纳米氧化铁颗粒。采用五羰基铁作为催化剂可以合成缺陷和杂质相对较少的碳纳米管,采用二茂铁只能得到碳
分布活化能模型通常用来描述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本文研究了一个新的分布活化能模型。在这个分布活化能模型中,Maxwell-Boltzmann分布被用来表征活化能的分布。利用新得到的Maxwell-Boltzmann分布活化能模型对石油渣油热解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分布活化能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石油渣油热解动力学行为。
在一个特制的高温流化床上,对不同的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煤焦的CO2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即使在高温下,热解加热速度也会对煤焦的CO2气化特性产生影响,高加热速度下制取的煤焦具有更强的气化反应特性。SEM观察发现,快速热解得到的煤焦表面更粗燥,而且孔隙更多;煤焦的微观结构分析结果也表明快速热解加热得到的煤焦比慢速热解加热得到的煤焦的比表面积、细孔容积大,说明颗粒内部的扩散是煤焦CO2气化反应
在定容燃烧室内安装带通孔的横隔板后,可将燃烧室分为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两部分。通过火焰高速摄影和气体压力测量等手段,分析了燃烧室本体温度、混合气进气压力、混合气浓度、横隔板安装位置等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安装带通孔的横隔板后,在下燃烧室内会出现射流引燃或压燃(自燃)现象,有利于加快火焰传播速度、提高燃烧峰值压力、减少燃烧循环变动、改善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利用TGA研究了钴基载氧体吸氧和释氧的动力学特性,并得到了氧平衡分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对钴基载氧体的吸氧和释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基载氧体在流化床内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O2,并能在CO2气氛下快速释放出O2。在吸氧阶段,钴基载氧体对O2的有效吸收的温度范围为600℃~860℃,低于此温度下限,受反应动力学控制,反应速率慢,不能有效吸收O2;高于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