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中下游湖泊形成看鄱阳湖控制工程

来源 :“建设生态水利 推进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我国水面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水资源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吞吐型湖泊,鄱阳湖冬夏水位悬殊,调洪能力巨大,“丰水一片,枯水一线”.以永修县吴城镇与都昌县城之间吉山、松门山等沙岛为界,湖区可分为上、下(南、北)两部分.松门山一线以北是鄱阳湖的入江水道,基本是河流形态.以南是鄱阳湖的主体部分,包括赣、抚、信、饶、修“五水”的主河道和主河道之间的洲滩.洲滩如簸箕状深入湖滨陆地,丰水时期被水淹没,连成茫茫一片;枯水期次第出露,最枯时,只保留有“五水”主河道和洲滩低洼处积水的碟形湖.本文从都阳湖的形成历史和地质过程角度,论证了湖控工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并提出了松门山控制工程方案,以作为都阳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一家之言。
其他文献
东莞国贸中心龟背形空间钢网格为异形多曲面空间结构.介绍龟背形空间钢网格结构特点、分析施工方案.通过对龟背钢网格合理的分区和不同支撑体系的设计既满足了现场安装要求,又提高了现场安装质量.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对钢网格结构的施工仿真模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安装顺序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卸载过程持续进行位移及应力监测,有效确保了结构施工的安全性.
香港沙中线过海沉管隧道采用先铺法带状碎石垫层基础,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环境,成本效益,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等因素,成功研发并应用了一套水下碎石基础垫层摊铺设备-水下自动摊铺机.相比其他国内外类似工程采用的带定位桩浮式抛石整平船或自升式平台抛石整平船等相关技术,此项技术整平精度更高,受水流及波浪的影响更小,而且灵活度高,经济效益高,对海上交通影响小.
信息化管理是借助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或项目的高效、科学管理,是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徐州地铁1号线、2号线换乘站彭城广场站为工程背景,以参建各方的信息集成、协同管理为目标,以施工阶段过程管理为主线,研发了基于构件级BIM的地铁车站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了传统的BIM模型与现场管理脱节的问题,实现了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成本、远程监控、安
绿色建筑的大规模推广使得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节能性,但绿色建筑的评价与标准更多是一个“质”的评估,净零能耗建筑是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节能属性的进一步提升,是建立在对绿色建筑的产能与耗能全面量化的基础上的一次系统性优化.经济型净零能耗建筑是在建筑与其场地自身承载力范围之内对建筑的投入与产出的一次经济评估,以米兰Beni Stabili Symbiosis智慧办公园区的零能耗设计为例
工程施工各个阶段均需要对现场实际地形及场地布置进行测量,包含红线测量、局部地形及地物分布、线路与周边地形关系、土石挖填方量、构筑物几何特征等进行较设计过程更加详细的测量以指导施工.采用传统测量方式在对于大型场地测量存在精度和工作量冲突,且测绘结果比较单一,可扩展应用空间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通过相机以较高的航速对航测区域进行扫描拍摄,通过数据处理重建带有地物、位置、几何信息三维实景模型,测量
传统土建行业钢筋工程作业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业效率低、发展水平有限.随着BIM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筋集约化加工作业方式的新思路,通过智能化BIM翻样、集约化数控加工、信息化高效管控等系列技术成果创新,经工程应用转化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钢筋损耗,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实现钢筋工程数字化建造方式变革及土建专业产业化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充足的水源供给、优美宜人的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健康的重要因子.201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开创了我国河湖水环境治理保护新模式,对我国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河长制”明确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水环境治理保护的主要任务,要求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涵盖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管理、支撑保障能力等内容,其指导思想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河流的岸线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沿河的利用活动也日益增多.长期以来,由于河流岸线范围不明,功能界定不清,管理缺乏依据,部分河湖岸线开发无序和过度开发,对河道行(蓄)洪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地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也给行政许可和审批带来一定的难度.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它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珍贵资源.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全面推进河长制是落实绿化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