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气雷达的触发器为调制器可控硅提供触发放电信号,触发器故障后将导致调制器人工线无法放电,发射机停止工作。通过对一次CINRAD/CB 新一代天气雷达触发器故障的详细分析,发现触发器控制板V1 (IRF450,场效应管)导通时间过长是致使R33 过热烧毁的主要原因。同时R33 消耗功率过大又造成触发器电源板调整放大管V4 、V5(MJ12005)过载烧毁。在分析触发器电路图和信号流程的基础上,介绍了
【机 构】
:
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西安 710014
【出 处】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雷达的触发器为调制器可控硅提供触发放电信号,触发器故障后将导致调制器人工线无法放电,发射机停止工作。通过对一次CINRAD/CB 新一代天气雷达触发器故障的详细分析,发现触发器控制板V1 (IRF450,场效应管)导通时间过长是致使R33 过热烧毁的主要原因。同时R33 消耗功率过大又造成触发器电源板调整放大管V4 、V5(MJ12005)过载烧毁。在分析触发器电路图和信号流程的基础上,介绍了此类故障的排除方法,并就如何预防此类故障发生提出了建议,旨在使技术保障人员掌握触发器组件的测试和维修方法,能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其他文献
通过对河南省西部龙卷风发生的有关历史资料(1949-2008年)进行调查和等级划分,结合其发生时段和地域上的特点,分析得知:相对全省而言豫西(多丘陵、山地)发生龙卷风共有31次,占河南全省龙卷风发生总次数(93次)的33.3%,而调查区域占全省面积的50%左右,与豫东平原相比,龙卷风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按年代,以90年代发生最多,为18次,其次是本世纪初6次,80年代4次,其余的50、60、70年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0年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雷暴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30年的年均雷暴日数进行滑动t检验分析;采用相对频数法计算出80个站30年雷暴日数的平均概率,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对发生不同雷暴日数进行扩散,并结合GIS技术制成雷暴平均概率分布图及雷暴风险概率区划图.得出结论:(1)30年来,黑龙江省雷暴天气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雷暴日前后
利用1951~2000年水文﹑气象资料,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发现,冰坝发生大多在"二江"同时发生,个别年份有"三江"同时发生,并有群发特点.冰坝发生前,秋季降水多,河槽蓄水量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雪多、气温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重要原因.并且分析冰坝发生前期高空环流形势特点,依此研制了冰坝凌汛预报方法.
频率源频综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最核心部件之一,其组件价格昂贵,它提供了整个雷达工作所需的各种基准时钟信号等。由于要避免相邻雷达之间的互相干扰,所以雷达发射机频率也各不相同,因此一般所以频率源频综也不能通用,在台站,备份频率源频综组件不太现实。针对雷达关键部件频率源无法在短时间修复的关键问题,对频率源进行技术改进,由多频点的频率源取代单频点频率源进行备份,即解决经费不足,又解决了同型号同波段的频率源的
掌握降水天气系统变化、增雨作业条件和时机,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奠定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归类分析降水天气系统和雷达探测资料。增雨天气系统主要有:东北冷涡、高空槽、华北低压、高压后部和冷锋云系。增雨的适宜高度在云层的中上部约3000~6000m 之间,增雨时机要在雷达监测下,系统移动缓慢或稳定维持且处于发展或成熟阶段。稳定深厚云层宜飞机增雨,不稳定移动快宜火箭高炮增雨。
利用2006 年10 月13 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数据,分析VIL 、H45 、H 中、Z 中、风暴质量和风暴体积参数的变化,认为在冰雹云不同发展阶段这些参数的变化不同;在跃增阶段以垂直发展为主,孕育阶段以水平扩展为主;提出了通过跟踪风暴质量变化判断降雹时间的观点:(1)在SCIT 识别技术基础上可以建立客观的冰雹预警方法,应用VIL 、H45 、H 中、Z 中值、风暴质量和风暴体积参数的判
我国现行基于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的浮尘天气观测标准难以满足业务和科研需求。在现代监测条件下,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基于器测项目的客观、定量沙尘天气观测规范和分级标准,直接记录沙尘天气的程度和影响时间,减小记录误差。本文基于大连近4 年的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和气象资料,研究了大连浮尘天气中PM10 分布状况以及自动能见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在PM10 年平均污染为102.3μg/m 3
自动气象站观测报表是在全月自动和人工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汇总而成,不仅要求数据正确,而且要符合一定的存储格式。有时故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要求每个观测员值班时都要认真对每个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认定疑误数据及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降低报表错情率尤为重要。首先要对产生异常记录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降水、温湿、气压、风等要素数据异常的原因,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的处理,当自
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自2011 年1 月份起,天线俯仰定位自行漂移、俯仰角码跳闪、俯仰预限位和死区限位、天线/发射机功率比变坏等报警无规律发生,造成雷达不能正常运转,省台雷达科联合省大探保障中心协助生产厂家技术专家先后7 次进行故障诊断,排查检修数字控制单元5A6 、轴角组件、数据采集单元DAU 、上下光纤链路等环节,重点检测天线伺服系统的汇流环装置,对其拆卸、清洗维护,检测与调整汇流环各环道信号流
2010 年12 月-2011 年1 月济南雷达俯仰定位自行漂移严重,定位偏差过大时可导致雷达空转,经现场观察发现,漂移明显,雷达运行1 小时即可偏离0.13 度,正负方向来回漂移,即vcp21 模式正常体扫时间为6 分钟,但由于俯仰定位自行漂移造成雷达空转,使雷达体扫延续到8-10 分钟。本次故障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DCU 电源输出特性不佳,导致DCU 数字板和模拟板供电不足造成其性能变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