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大暴雨内涝灾害模拟分析

来源 :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内涝气象预警系统,对这次内涝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内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北京T213数值预报产品、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及FY-2C卫星图像等对吉林省2006年汛期出现的三次大范围区域性暴雨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高低空大、中尺度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配置、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的内在机理和发生规律,找出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今后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本文利用实时高空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缓解和解除2006年四川盆地历史罕见伏旱高温气象灾害的"8.21"暴雨和"9.4"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产生在四川盆地为青藏高压控制的大背景下,大气环流调整时,冷暖空气交绥锋生强度、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强烈的低层水汽输送、促进对流的动力场结构是四川盆地异常环流形势下产生暴雨的关键。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此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特点、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一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7.14"暴雨是在宁夏大降水的多发时段出现的,符合宁夏大降水的环流背景;地面准静止锋在宁夏北部地区的维持及其激发出的中小尺度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决定了降水具有的特点:即北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暴雨,而同心、海原以南地区,只有少量降水;台风"碧利斯"外围沿西太平洋副高
本文应用Web-GIS技术、滑坡灾害空间预测和时间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产品自动发布的实时业务系统。研究分析表明,降水对崩滑流灾害的诱发作用,不仅取决于当日雨量,而且与前期过程降水量有关,但前期各日雨量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饱和状态下的滑坡,其稳定性主要与滑坡的条块重量(W)和总的孔隙水压力与总的上浮压力之比(ru)有关。
本文参考国内外利用降雨参数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的研究成果,利用高密度的乡镇雨量资料计算了有效累积雨量和未来1 h降雨强度两个预警指标,对2005年7月20~24日由台风海棠造成陇海铁路河南荥阳段坍塌灾害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乡镇雨量资料在 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途径,以及未来利用高时空解析降雨资料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研究的可能方向。
本文通过对济南地区一次春季阵风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可以反演出典型的密度流外流边界(阵风锋)的特征,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一条狭窄的弧状强回波带,强回波带的后方再发展出宽度加大而强度较弱的回波区。体扫的各仰角速度场显示出阵风锋合理的空间结构,在雷达回波上阵风锋的长度表现为低仰角长,高仰角短,而距离表现为低仰角远,高仰角近.速度垂直剖面上存在典型的中层径向辐合MARC,高度大约为2.5~7 km之间
本文通过对2005年运城市持续高温过程以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得出青藏高原大陆暖高是影响运城出现长时间高温的主要环流背景场;河套高压及其周围强烈的下沉气流是影响运城市出现高强度、大范围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并对高空温度场及前一日Tmax进行分析,总结出运城市高温预报指标。
本文简要概述了区域危险性天气预测预警系统的总体思路和设计方案,介绍了危险性天气预测预警技术中区别于一般预报方法的四个关键技术,即危险性天气时空尺度的"锁定"技术、数值预报和动力统计预报的集成技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和非线性特征物理量的诊断分析技术,并利用历史资料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本文提出用非线性多因子组合方法,建立与降水有密切关系的气象要素对数值天气预报降水量误差订正的统计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降水量预报精度。
本文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对2005年云南2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强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有差别,对持续性降水过程模拟较好,能模拟出降水的强度和区域分布,但对对流性降水模拟能力较差,模拟的降水较实况偏小。在对常规观测资料进行三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