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应激与生理应激对SD大鼠焦虑行为影响的比较

来源 :第十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精神应激与生理应激对SD大鼠焦虑行为的不同影响。 方法:采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作为精神应激模型,以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精神应激大鼠与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行为。 结果:在旷场实验中,外周格数、中央格数、以及修饰数均是生理应激组[分别是(21.60±22.99)个、(4.20±3.26)个、(5.80±2.35)个]低于精神应激组[分别是(47.60±20.87)个、(6.00±3.43)个、(7.00±2.69)个],精神应激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5.80±14.54)个、(7.00±3.47)个、(13.40±5.01)个],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次数以及开放臂时间也是生理应激组最低,精神应激组居中,正常对照组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中,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水平较精神应激大鼠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老年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盐酸氟西汀20 mg/d连续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和神经功能缺损记分量表(SSS)评估。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4、8周末和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
目的:调查研究育龄妇女的产褥期营养知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名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产褥期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只有20.0%的对象知晓钙的良好食物来源,52.8%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贫血应补充哪种营养元素,58.3%的调查对象不知道产褥期出现血压下降应进食哪种食品。影响营养知识水平的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知识来源等。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产褥期营养知识的宣教活
目的:观察催眠疗法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将90例失眠症随机分为催眠疗法组、艾司唑仑和安慰剂组。催眠疗法组用催眠疗法治疗,艾司唑仑组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治疗,安慰剂组用安慰剂胶囊治疗。催眠疗法组、艾司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d、1w、2w、3w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母QI)量表为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催眠疗法组治疗后3d、1w、2w、3w的PSQI[(分别
目的:探讨具有考研意向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其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具1856名有考研意向的大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另取无考研意向的1901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睡眠状况的差异。结果:具有考研意向的大学生在睡眠效率方面优于无考研意向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障碍方面均不如无考研意向的大学生。而在药物使用、入睡时间上则无明显差异。
目的:为了解晚期恶性肿瘤和其他临终阶段病人的“回光返照”现象。方法:采用仔细观察、相互应证、分析记录的方法对我院安宁病房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住的309例临终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并从理论上探索和总结。结果:发现21.36%晚期恶性肿瘤和其他病人在有临终阶段发生“应激状态”现象,其中前列腺癌占41.67%,肺癌占20.65%,食管癌占15.38%,大致表现为:食欲增加;神志转清;能开
目的:探讨不良心境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1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M)制定不良心境标准。以不良心境标准为分组依据,将入组的CHD患者分为严重不良心境组(31例)、一般不良心境组(37例)、无明显不良心境组(42例)。酶联免疫
目的:观察社会失败应激与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GFAP的表达,探讨社会失败应激与甲基苯丙胺之间的交叉致敏作用。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社会失败应激组(SD组),甲基苯丙胺注射组(MA组)和社会失败+甲基苯丙胺注射组(sD+MA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D组注射生理盐水、给予社会失败应激刺激。MA组每天每只按1mg/kgi.p.注
目的:建立精神损伤影响评定问卷(他评版)(PTIQ)的广东省地区常模。方法:以地区、性别、年龄段按比例的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广东省5个行政区抽取15岁以上正常人有效样本658例(城市374例,农村284例;男性319例,女性339例;年龄平均38.16±17.18岁)。采用精神损伤影响评定问卷(他评版)对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在总分、均分、警觉与焦虑、闯人性体验、分离性症状因子上,广东省常模样本城、乡
目的:对研究获得的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探索其精神病理学机制。方法:以符合CCMD-Ⅲ的门诊强迫症患者50例为对象,选取非精神科病人50例组成对照,应用"李-高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量表(OBPS)",确定其有无强迫症疾病行为。同时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质、偶发事件、应对策略等方面,研究这些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①研究组全部符合李-高量表的疾病行为特征,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8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用帕罗西汀和帕罗西汀合并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IBS-D患者,其中男49例,女56例,年龄28~65岁,平均46.7岁。105例分入A B两组。A组52例,口服帕罗西汀10~0毫克/日,基本不做心理治疗。B组53例进行理性情绪治疗,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