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铅(Ⅱ)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来源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二〇〇七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两种常用混凝剂,以水中铅(Ⅱ)浓度突增为背景,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目标物初始浓度以及调pH值和预氧化等措施对混凝除铅(Ⅱ)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AC吸附+混凝和硅藻土吸附+混凝等工艺对铅(Ⅱ)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投加聚合硫酸铁时,混凝除铅的效果优于投加聚氯化铝;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0mg/L,并且在此投加量下,调节pH可明显改善混凝除铅(Ⅱ)的效果,出水浓度可以达标。而高锰酸钾预氧化只在以聚氯化铝为混凝剂时对除铅(Ⅱ)起到一定促进作用;PAC吸附+混凝和硅藻土吸附+混凝两种工艺对铅(Ⅱ)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但PAC和硅藻土的投加量、生产成本和达到吸附平衡所需吸附时间差别较大。另外,同时投加高锰酸钾会削弱对铅(Ⅱ)的吸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水中两种常见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吸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10mg/L的粉末活性炭在40min内对MC-RR、MC-L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5%和45%,而且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下,对于给定的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在天然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两种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与其初始浓度无关;应用孔表面扩散模型(PSDM)、理想吸附理论(I
果园桥水厂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传统的常规处理之前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曝气气源来自三叶罗茨鼓风机,风机在运行时产生噪声污染及机体发热十分严重。在采取改进机房通风条件,提高风机房围护结构隔声能力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其噪声污染已控制到国家允许标准以下。
饮用纯净水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随意饮用的安全饮用水,更不足具有保健功效的健康性饮用水。所以,建议应将国家已颁布执行的有关重要标准《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GB17323)予以废除,至少要去除纯净水作为人们长期饮用水的合法性,以示国家对饮用纯净水性质的质疑,并在政策法规理念上做出科学的导向。
国内外大多数水源被富营养化物质、外因性内分泌扰乱物质及各种农药污染,而饮用水中存在贾第鞭毛虫病和隐孢子虫对人体的危害引起了人们重视。与此同时,采用传统净水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技术)的给水处理厂存在着不能将新近出现、类似于氯消毒不能去除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等病原微生物有效去除等问题。本研究以彻底去除类似隐孢子虫等微粒子为目标,进行了金属膜过滤系统性能及其开发
以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作为多环麝香的代表性化合物,选择广东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多环麝香的主要污染现状以及探讨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条件下,污水中多环麝香的主要迁移去向和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源水中HHCB和AHTN含量分别为12.47~146.47μg/L和0.89~3.47μg/L。经过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后,超过80%的HHCB和AHTN因吸附在颗粒相上而转
为了提高生物除磷的效率,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为实验材料,以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脱氢酶活性(Dehydrogenase Activity,DHA)为主要指标,模拟A/O工艺,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应用于生物除磷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超声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加载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使污泥在厌氧条件下的释磷量比未超声对照增加71.61%,而好氧出水TP浓度比对
以粤北地区煤矸石为原料,研究了制备聚合氯化铝(PAC)的可行性,考查了煤矸石的活化条件、盐酸浓度、浸出温度、酸浸时间、矸粉投加比对氧化铝浸出率及碱化度的影响,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PAC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
在TiCl和YCl溶液中,采用过氧化氢对预处理过的海泡石进行改性,高温灼烧,制备出改性海泡石复合体YO/TiO/海泡石。研究了改性后的海泡石对水中的COD进行降解吸附的条件,不同的降解条件的改性海泡石对水中的COD的吸附效果不同。
针对当前饮用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除磷效果差,一些改性吸附剂在实际应用中又存在诸多问题的状况,根据Fe(Ⅲ)、Al(Ⅲ)对一些阴离子有较强的亲和性的特性,制备出新型复合铁铝除磷吸附剂。考察了复合吸附剂的除磷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复合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吸附容量随水中磷浓度的提高保持了良好的线性增长;随温度的升高,磷去除率有所改善;吸附效果受pH值影响较大,随pH值增加,磷的去除率显著下降;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中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当原水As(Ⅲ)含量超标3倍时,常规处理上艺对As(Ⅲ)的去除率仅为71.85%,无法将出水中的As(Ⅲ)控制在10μg/L以下,预氧化是必须的。对于长江镇江段的水质而言,当有效氯的投加量满足大于As(Ⅲ)浓度水平1.0~1.5mg/L时,预氯化-强化混凝工艺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应对突发性的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