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现代畜牧企业发展措施分析

来源 :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畜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牧区养殖规模、形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处于一个变形转轨的时期.畜牧企业的发展同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区畜牧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通过改变组织管理、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加强人力培养、管理等措施来解决现存问题,实现我区畜牧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通过对各试验组受照射小鼠的SCGE试验发现,注射蜂毒肽的试验组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明显高于未加入蜂毒肽的空白试验组,蜂毒肽使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分别降低32.5%,57.6%,44.81%。没有注射蜂毒肽的空白对照组小鼠的骨髓细胞的彗尾长度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注射蜂毒肽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彗尾长度比空白分别降低34.2%,40.3%,37.2%。证明了蜂毒肽可以有效的保护受照射小鼠的骨髓细胞DNA,减少D
本试验在山区农场户养羊140只母羊中进行.分别于8月和翌年3月埋植CIDR,同时肌注PMSG500IU,48~56h后首次输精,同时静注LRH-A35μg.试验结果,第一产140只处理母羊产羔231只,繁育率165﹪,羔羊生长结果表明:羔羊成活率为100﹪,生长期内平均日增量299.7克(P>0.05),4月龄平均体重达到30.80kg.第二产结果表明,选择的断奶母羊经过诱导发情处理后,99只母羊
对引进国外良种萨福克肉羊进行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引进种羊及其纯繁后代增重速度快,繁殖性能强,抗病力好,抗逆性强,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作力当地高档肥羔生产的首选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明显,是肉羊生产的理想终端父本.
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表明,引进到秦岭地区的两个肉羊品种的繁育效果及种用价值,达到了成功利用的预期目的.
2000年1月10日,执行"948"项目,从新西兰引进的91只肉用种羊-萨福克和特克塞尔运抵宁夏肉用种羊场.引进和纯繁的该两品种种羊,肉用体型突出,品种特征明显,生产性能优越.2001年以来,向陕、甘、宁、青、新、山西、内蒙古、西藏和天津九省(市、区),提供肉用种羊682只,截止2005年12月,引入肉用种羊的县(市、区),用已从宁夏畜牧所引进的肉用种羊,改良当地羊和小尾寒羊,断奶成活杂种肉羊79
利用冷冻方法保存家畜遗传物质是保护其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策略,低温生物学和繁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该策略的进一步完善.山羊是世界上分布较为广泛的物种,由于所处生态环境复杂、生产体制多样、保存技术可行性等原因,许多山羊品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本文根据目前山羊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讨论了山羊可繁殖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应用于遗传资源保存的潜力,分析了保存材料的可行性、样本大小、安全性等实际问题.据估算,要保
选用杜寒F1、杜寒F2以及小尾寒羊公羔54只,按对等的原则分为6个组,研究探讨不同能量水平条件下,全颗粒料和精料加干草饲喂,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高能量水平日粮组(DE12MJ/kg、CP150g),比饲喂低能量水平日粮组(DE10MJ/kg、CP146克)提高增重33.59﹪(P<0.01),每增重1kg节约DE29.34﹪和CP39.12﹪(P<0.01).同一营养水平不同品
本试验通过采用全新的肉羊品种双杂交技术,利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等手段对所产杂交后代羊的初生重直至周岁重以及对4月龄、6月龄杂交羔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抗病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2个双杂交组合平均初生重、4月龄平均重、6月龄平均重、8月龄平均重、周岁平均重分别比蒙古羊提高了0.77kg、18.3kg、17.2kg、14.8kg和14.7kg,差异极显著(P<0.01).1
本文概速了天津市"九五"到"十五"期间,围绕着肉羊方面已开展的技术研究成果.从市场风险、资金、饲养方式、羊肉市场等方面分析养殖户对优质肉羊生产技术的采纳率很低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促进天津市优质肉羊生产技术推广的对策.
本文重点就四川省羊品种选育和培育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羊的培育和选育品种的现状,最后就羊良种优种的推广利用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