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报不确定性浅谈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来源 :苏皖两省气象服务合作高端论坛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气象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气象服务来体现的,而预报准确率是决定气象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大气科学理论和预报业务实践表明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客观化,预报的不确定性将永远存在,必须加强气象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自我学习的意识,成为数值预报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从而通过提高预报准确率来提升气象服务的水平。
其他文献
微博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锐形式,利用微博传播气象信息,可以使气象信息服务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更加广泛。微博是新媒体部落的活跃元素,亲民给力,可以涵盖更多内容,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天气实况、生活、健康信息传播,承载科普功能。气象微博要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通俗性,依托全国气象台站的地方资源优势,发挥强大传播功能,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准。
在当今全媒体业界新态下,气象影视媒体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气象影视媒体需要对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应对时代挑战,坚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信息传播模式,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进行解读。重新定义气象影视的形象、渠道、用户、营销模式,才能获得大的发展。
为了加强市局与县局预报服务方面双向信息互通,更好地开展气象服务,采用MyEclipes开发工具在ExtJS框架下,利用短信猫接收短信的功能,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气象服务短信共享系统。该系统具有新短消息语言播报、滚动显示和历史短信查询过滤等功能,可以直观、快速、便捷地让预报员掌握市县气象服务短信发布情况,实现了两级气象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督互助目标。
由于微博具有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传播的高效性,气象微博在气象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连云港气象201 6年3月28日-6月24日的微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气象微博的粉丝以29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2)5月中旬之前,微博阅读量和互动数均较少,仅4月13日略高,5月中旬之后,微博活跃度明显增加,6月17日-24日为微博活跃高峰时段;(3)结合微博内容分析可知,粉丝的关注重点
广东气象长短信服务已经开展了2年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尝试增加新元素成为创新短信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对已经进行的天气短信中附加链接的业务尝试进行分析,得出进一步在天气短信中应用链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着重介绍提高用户体验度的短网址技术,并给出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和实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的交互与使用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气象服务领域而言,如今亟待收集和分析数据也不仅是传统的观测数据,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网络。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如何从多角度选取大数据,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现有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旨在促进气象服务的进步与发展。
气象灾害预警短信传播覆盖面是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依据受众目标用户不同,文章分析研究了陕西省三类灾害预警短信发布渠道的覆盖率,并分析三类发布渠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得出手机短信发布无法实现灾害落区全覆盖、行业短信发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定制用户气象灾害预警与常规业务冲突是制约陕西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发布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探讨未来陕西省气象短信预警发布发展方向,提出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雾、霾事件也有所增加,给公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细颗粒物对人群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威胁。江苏省环境气象预报业务起步不久,面向公众的雾、霾天气服务还在探索阶段;本文立足于公众气象服务角度,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科普宣传等多方面探讨了面向公众的雾霾天气服务要点;并将需要长期在户外工作的快递员、交警、环卫工等群体,列为专业服务对象,在雾霾天气时做好空气质量指数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公众对移动端气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的高使用率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如何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移动互联网手机气象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介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近年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手机气象服务开展的相关研究及部分应用。
通过气象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微博与气象传播两者的特点,认识到两者有着天然相互联合的特点,通过合作双赢开拓了传统气象传播的渠道,本文以“深圳天气”官博的运营为例,突显气象官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