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节段的选择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侧屈位片的单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节段选择的新方法,评估其有效性。方法:对38例接受后路手术的单右胸弯AIS(Lenke1a)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基于术前侧屈位片的新方法来确定远端固定椎(LIV):1)融合范围应包括整个胸弯Cobb曲线,LIV不应位于Cobb角下端椎的上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新鲜闭合骨折.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20~63(45.45±6.3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8例、高处坠落32例、其他10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37例、Ⅲ型28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明确在脊柱侧凸柔韧性评估过程中不同力量加载方式下脊柱侧凸的形态变化,探索最佳力量加载方式,为评估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已建立的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性,研究柔韧性评估的生物力学机制。对模型进行牵引力加载下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设定不同力量加载组合方式,模拟常用柔韧性评估方法,对比分析侧凸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度和上、下端椎倾斜
Objective:Toinvestigatewhichradiographicparametersimmediatelyafterposteriorspinalfusionwithpediclescrewfixationfor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bestcorrelatewithsubjacentdi
目的 获取人体脊柱松质骨不同频率超声探头的超声透射参数,为椎弓根钉置入超声导航提供理论基础和探头选择依据。方法七枚人脊柱椎体解剖干骨标本,去除腹侧及背侧皮质骨,保留椎体中段带上下终板的松质骨样本,以不同频率探头发射超声信号,透射通过松质骨样本,接收探头接收信号,超声分析仪显示于示波器,计算机记录、分析数据及超声信号。
目的:评价2010年-2012年三本脊柱外科英文SCI杂志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方法:总结2010年-2012年"theSpineJournal"、"Spine"和"theEuropeanSpineJournal"三本脊柱外科顶尖英文SCI杂志的RCT文献质量,评价内容主包括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分配隐藏、样本量计算、盲法。另外,病例数量、资助资金来源、干预方式和国家等也进行了分析。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所发生的并发症.方法: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509例,男110例,女399例;年龄8~16岁.侧凸程度按Cobb测量法评估,Cobb角45°~85°,平均62.45°.
目的:了解人类椎体松质骨的声学特性,研究脊柱融合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能性.方法:来自七具尸体的十四个人体椎体标本(男4,女3,平均年龄73.14±9.87岁,每具尸体标本上取两个椎体).七个椎体标本用于超声透射法的测量,包括衰减和声速度的测试,其他七个标本进行背散射测量记录穿透深度和A超信号.5个超声探头中心频率分别为0.5MHz,1MHz,1.5MHz,2.25MH
目的探讨与传统椎间盘除术相比,应用SPOTLIGHT通道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方法2011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38例)和微创组(44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前、术后均应用VAS、JOA评分,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
目的: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神经嵴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可发生于任何节细胞分布的部位,以腹膜后及后纵膈较多,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较为罕见。方法: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合并一型神经纤维瘤迄今为止国内外只有6例报告。我们现报告1例发生于一型神经纤维瘤患者的颈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结果:通过病例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临床及免疫病理等进行分析,并对迄今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及分析。结论:对颈椎管内节细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与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共7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个月.分为二组,43例经伤椎固定(A组)和34例跨伤椎固定(B组).后对两组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和Cobb角纠正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率和Cob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