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包覆Pt@Ni微球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t@Ni核-壳结构或PtNi双金属材料因其协同作用而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使其在氨硼烷水解制氢中引起了广泛关注[1-4].在有限的Pt@SiO2纳米反应器中,Pt纳米颗粒不仅能催化还原N i 前驱体,还能使得Ni壳沉积在Pt核上.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组成和结构的PtNi@SiO2(0.5,1,2 和4 h) 催化剂.PtNi@SiO2(0.5,1,2和4h)催化剂具有单分散性,其粒径大小约为500nm,且多个Pt@Ni核均匀的分散在SiO2壳内,Pt@Ni核的大小约为10nm,SiO2壳层厚约为50nm.Ni壳的厚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变厚,由部分包覆Pt核增长到完全将Pt核包覆在Ni壳中,这说明通过简单的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很方便的制备出具有不同组成和结构的PtNi@SiO2(0.5,1,2和4h)催化剂.在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的反应中,PtNi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PtNi@SiO2的催化活性优于Pt@SiO2,其中PtNi@SiO2(0.5h)的催化活性最高(TOF值为5.54 mol H2 /mol PtNi min),与文献值相当或好于部分已报道的结果.并且PtNi@SiO2(1h)在催化氨硼烷水解的反应中的反应活化能Ea为54.76kJ/mol,这与文献值相当或低于部分文献值.在重复使用催化剂的实验过程中,PtNi@SiO2(1h)在前三次的催化制氢反应中都能保持最初的催化活性,在后续循环反应中,催化活性有所下降,这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能通过磁力很方便的将催化剂从液相反应中分离出来.所以,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离子液体因其蒸气压极低、难挥发、对水和空气稳定、且对多种物质有优越的溶解性等优点作为溶剂、催化剂、助剂、分离材料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环境等众多领域.虽然离子液体能降低大气污染的风险,但是它们的毒性和生物不可降解性将对水生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随着离子液体的大规模使用,如何经济高效的去除水体中的离子液体成为热点问题.
由于气液固三相搅拌槽反应器内流动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模型可以用来指导三相搅拌槽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反应器内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的缺乏使得现有三相模拟模型的正确性还无法得到充分的验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开发改进了一种局部取样技术,对三相搅拌槽内的局部相含率进行了测量,弥补了三相体系内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缺乏的空白.测量发现三相搅拌槽中固含率在径向上呈现从反应器中心到槽壁逐渐增大
利用反胶团溶胀法能够制备出孔径在100-500 nm范围内可控的超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在生物大分子分离及固定化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孔道形成处油水界面的缺失,原本附着的稳定剂难以继续附着,此时微球之间因为反应过程的机械搅拌碰撞镶嵌会形成团聚堆积,即弱聚集.虽然弱聚集的微球能够通过外力重新分散,但在放大制备中仍是一个需要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对弱聚集现象形成机理的分析
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害离子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可在人体内堆积,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探究检测有害离子的方法也愈来愈重要。化学传感器因具有快速、在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连续监测的优点,克服了传统监测分析手段步骤繁琐、耗费试剂量大、不能实时在线分析的缺点,得到广泛发展。而利用超分子化学将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结合形成杂化材料,能够方便的用于离子传感、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标记、分析检测等领域
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为连接基团,采用共价键联法,将手性Salen TiIV配合物单键悬挂于PAMAM树枝状高分子外围,制备离子液体功能化树枝状手性Salen TiⅣ催化剂(Catalyst1-Gn(其中n为树枝高分子PAMAM的代数)).PAMAM树枝状高分子独特的"树形效应"有利于催化剂分子内手性催化活性中心双金属耦合协同作用,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此外,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连接基团,不仅活化手性Sa
乙烯、丙烯,是制药、农药、香料、炸药、日用化学品的基础原料,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命脉.当前,生产低碳烯烃主要是采用石油化工路线,而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稀少,原油价格又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世界各大石油化工公司正积极探索轻质烯烃生产新路线以代替传统的石油化工路线.而我国的资源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所以研究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气再制轻质烯烃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如何有效治理重金属废水已成为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课题.常见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利用吸附剂的独特结构去除重金属离子,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去除效果好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吸附剂受到广泛重视.因
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完全基于离子的吸附与脱附的物理储能机制,具有功率密度大(10-50 kw/kg)、循环寿命长(常能工作30-100万次)、本征安全等显著优点,在电化学能源储存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大功率机械设备(如码头吊车、风力发电的浆叶、大型起重机、大功率激光器)的瞬时起动,以及要求超高安全性的飞机舱门的开启.这些是目前电池无法比拟的优势.
木质素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主要集中在能源,大分子材料和芳香族化合物三个方面,其产品的附加值逐级递增.在每一种应用中均涉及多种技术方法的交联应用,其中前两种在工业上已经有广泛的应用,第三种木质素制备化学品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前景的应用.木质素在能源方面的利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木质素是石油的良好替代品,通过燃烧、气化、热解、加氢脱氧和直接液化的方法将木质素作为碳源加以利用,来生产电能
随着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逐渐接近理论容量的上限,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1-4]而受到广泛关注.锂硫电池通常采用碳-硫混合物作为正极以克服硫不导电的缺陷,但多硫离子扩散造成的飞梭效应和正极活性物质损失仍无法克服,这导致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效率低下.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研究者们进行了多种改进,其中通过正极材料对多硫离子的吸附作用来减少其扩散是最直接的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