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护士在急诊科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

来源 :2017年广西护理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科室成立培训及考核小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单项操作训练、指导老师一对一带教,并通过理论、操作及整体能力考核来评价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通过培训急诊科工作2内护士,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6%.结论: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使护士业务技能显著提高,应急能力增强,抢救成功率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对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对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活动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份至2016年6月份期间,急诊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52例,其中10例患者,因急救前已经出现休克、脑死亡、呼吸衰竭、无脉搏、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症状,抢救无效死亡,对其余42例患者的实施了止血、建立静脉通道、急救处理、伤情评价、检查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52例患者中,10例急
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它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HI)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在国外集束化干预的应用已渐趋普遍,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探索性地将“集束化”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小气道疾病,采用机械通气
探讨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的要求.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及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急迫性,适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就医心理及变化规律,关注护理对象的心理需要,是急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实施高超的抢救技术,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够以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急诊护理水平及抢
目的:通过规范和优化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细节管理理念,优化输液的流程,细化制度实施的方案,注重专科技能培训,使输液室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结果: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细节管理,优化输液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才能有效防范工作疏漏,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总结2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急救措施.结果:2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及时,患者均痊愈.结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病情往往较重,快速有效的急救能挽救患者生命,本文总结了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护理.
目的:研究并分析安全转运流程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1-6月,常规转运的危重患者共936例为对照组,将2016年7-12月,转运的972例危重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安全转运流程对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比较两组患者送检查时间、送入病房时间、平均转运时间及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送检查时间、送入病房时间、平均转运时均较对照组耗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通过对急救物品的管理和检查方法的改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质量与安全.方法:对急救物品实行分区域专人管理,归类有序配备统一,护士有效培训和指导,采用开放式和封条式相结合的管理和检查方法,检查有效期的灵活有效性,制定检查人员、时间和采用具体的检查内容评估表的方法检查急救物品.结果:有效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改进检查内容和方法,减少遗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整合人力资源,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院前急救护理配合介入治疗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60例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经本院院前急救收入的符合ACS诊断标准需急诊PCI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急救护理配合介入治疗.2013年3月-2015年2月同类院前急救病例为60例,设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共收集120份有效调查表,实验组院前急救耗时、门球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或
目的:分析骨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本院骨科急诊患者372例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186例/组),对照组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95.70%)显著高于对照组(88.71%)
过去认为急诊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急诊病人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