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环境与绿面积之研究--以台北市内湖区为例

来源 :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暨可持续住宅建设产业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市土地使用情形与其开发过程息息相关,每种土地都有其适合的使用方式,由于内湖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导致环境的改变,增加整体绿色面积,不使人有身处在水泥城市的压迫感之中,故本研究主要在探讨都市于持续发展中,如何能保持其整体绿环境,以减轻环境的负担。早期的都市土地开发,较为缺乏永续的观念,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破坏环境。所以本研究理论包括生态城市之永续理念、绿面积、遥感探测、地理信息系统为理论依据。本研究程序首先是透过遥测软件判别图形,及地理信息系统绘出内湖区土地利用型态的空间分布情形,再来将各图层套叠,并做空间分析,用以探讨内湖区土地使用结构,分析整体地区的绿覆率,以及如何增加其绿色面积部分,然后利用数据与图表说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有效增强都市地区的绿环境。本研究成果将推估出影响都市环境的因子,并提供如何能增加绿覆率的方法,增加绿美化的空间,避免人口大量移入时,土地的使用程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当前的住宅产业化的迅猛发展的现状,提出住宅产业集团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着重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探讨住宅产业集团对住宅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发展模式。
住宅产业化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率先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同时住宅产业又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进程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住宅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切入点,从规划环评、污染项目环评和住宅小区环评三个方面分析了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途径,以期为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工业化住宅的整体设计策略和并行设计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指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住宅将是“可持续+高预制”(Eco+Prefab)的整合。这种“整合”的实现,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制造技术之上的,而“整合”的有效性则取决于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对多项并行的设计系统的运用。工业化住宅的整体设计通过系统分析住宅设计中的相依因素,平衡整个设计阶段来达到多个层面的收益——建造环境友好
住宅是居所、福利和投资的一种形式,其产业发展已成为今日各国重要研究议题与政策.在台湾,住宅产业发展除透过经济学角度显示其能量外,更可借由室内设计产业实务发展历程之视点,来观察住宅产业化的可能.本研究试图透过文献分析与专家会议进行台湾室内设计产业发展历程的描绘,试就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解析住宅产业化下的台湾,在半个世纪中的室内设计产业发展及其现况.研究发现:①台湾经济成长促进台湾室内设计的发展,而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扩展和乡村城镇化的重合交叉地带,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地区。笔者通过参考国内外对于城市边缘区的划分方法,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以该区域农村住区建设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和实例分析,根据村落住区发展趋势进行分类,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型村庄、旅游型村庄、现代农业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从现状着手,研究住区特点,探讨住区类型的发展演变,并对其住区进行规划调整和完善。在分析
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阿拉伯城市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揭示在其演变过程中城市结构的主要变化;其次,研究了城市结构发展的规律,重点探讨了现代化进程对城市结构演进的影响,力求寻找维护传统城市的方法和途径。本文认为传统城市的维护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人口、房屋、经济、环境、交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指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城市管理者、专业人士、建筑师以及城镇规划人员都应充分重视保护传统城市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优良住宅部品认定事业发展过程以及认定的基本框架,探讨该认定事业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现实主义框架方法的应用,使研究由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产生城市扩张机制的本质。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区域环境采用不同的途径影响城市扩张,城市扩张又作用于城市景观;城市扩张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理念,比如各种明晰的社会空间形式,通过自身的结合,共同作用于区域环境以及政府和民间组织,使之适应于城市的扩张;同时,城市扩张又是在区域环境作用下所确定的一种城市发展的形式。
本文围绕住宅居室装修工程,通过介绍日本工业化住宅的居室内装系统,探讨中国实现居室装修工业化的可能途径。
全球环境变迁下城市的规划设计应扮演减轻环境冲击之角色,本研究以高雄市为例通过整合定位、规划策略与评估方式,为高雄市生态城市建立新时代的发展策略定位,并提出自我评估方式,提供高雄市进行自我评估检核,创造具永续发展的理想都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