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物种类与立地类型的配置——以云南巧家为例

来源 :第七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论文以金沙江流域重要的干热河谷地段——云南省巧家县为例,在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巧家县干热河谷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8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本区生长的25种植物,并将其与不同立地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以期为巧家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反映近年来四川大学在山区河流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卵石推移质运动特性、清水冲刷模拟技术、河床粗化表层破坏特性和植被作用下的河道水流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室内模拟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坡面径流的侵蚀特性,结果表明:产沙随时间变化过程均为波形前进,会出现1—2个峰值,且颗粒细占的比重越大剥蚀率越大。点绘剥蚀率跟径流剪切力关系以及剥蚀率与能耗的关系图,存在一些临界剪切力与临界能耗为负值问题。经比较,就现状而言,使用能耗理论来研究土壤侵蚀精度更高。关于试验得出临界剪切力和临界能耗的方法提出了些问题。
高含沙水流的许多现象都与宾汉剪切应力有关,浑液在运动中的动态剪切力值与静止或蠕动状态下的静态剪切力不同。本文结合静态剪切力的试验成果。即静态剪切力比用压力式流变仪测出的动态剪切应力要大,其差值随着静态时间的增长而加大,且与含沙量成正比,与粒径成反比的定性结论,从机理上解释渭河下游河槽淤积的特点:一般含沙大洪水使河槽展宽,高含沙大洪水使河槽窄深,高含沙小洪水使河槽窄浅。认为渭河下游河槽萎缩的实质是高
对盐湖水、土、生三部分稳定同位素进行监测,碱蓬与芦苇监测结果表明,单株根与叶δ13C值偏正;针对不同胁迫程度的芦苇δ13C值差异,水淹胁迫导致芦苇δ13C值偏负。生境与植物的变化规律说明盐湖环境正恶性发展。
大朝山水库上游梯级为具有年调节能力的小湾水库,本次大朝山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研究仅针对小湾水库蓄水运行前。为了在小湾水电站投产前,合理利用大朝山水库调节库容,科学利用洪水资源,以不影响水库自身及上下游防洪安全、不增加水库淹没为前提,结合完善、可靠的水情测报系统,进行大朝山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研究,从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能量指标、上下游防洪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拟定大朝山水电站水库汛期
泥沙需氧量(SOD)是综合评价水体水质和环境特征时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淡水域SOD测试成果,认为实验室测试值一般较现场测试值低;测试仓内流速小于底泥起动流速时,其大小对SOD值无影响;淤泥质底泥上测得的SOD值一般高于沙质底泥。借鉴国内外SOD现场实测经验,开展了长江通江湖泊的东湖、天鹅洲长江故道和洞庭湖SOD现场实测。武汉东湖和天鹅洲长江故道的SOD平均值分别为2.25 g/(m2
为了解决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是中央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资料收集及案例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国外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水、植物和水生动物生态群落等带来的影响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同时依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查资料。
本研究根据洛惠渠灌区地质地貌,将整个灌区划分为三层阶地,通过对三层阶地上的地下水盐动态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下水电导率随地下水位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分布条件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电导率变化与水位变化有很大关系,且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各阶地EC值均随水位的上升而增加,高EC值出现在高水位区,第一阶地高水位电导率存在显著变异。另外,微地域环境、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外界
本文对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工程“淤粗排细”泥沙粒径界定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黄河下游河道输送粗、细泥沙能力及粗泥沙对下游河道的危害.放淤工程“淤粗”粒径界定为0.05mm,“排细”粒径界定为0.025 mm比较合适。根据2004年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放淤实践表明,适时、科学控制淤区退水闸的排沙比,可以实现“淤粗排细”的放淤目标。
本文通过对设计院提供的一期岸边取排水方案和一期取水头部取排水方案,对取水河段进行了不同典型流量下的流势、流态试验,不同频率典型洪水过程试验,典型水沙年试验。枯水期取水保证率试验等。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案在取水河段的水流特性和基本冲淤规律、取水口附近的河床演变及取水口的进沙情况等,确定出一期岸边取排水方案优于一期取水头部取排水方案.为二期岸边取排水方案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