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户外聚集空间--城市空间的交流缺失

来源 :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人群集中的场所才能满足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的活动场所开始得到改善.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较为宽敞的空地,还建立了形形色色的功能性设施使人们在参与户外活动时尽量感到方便.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将人的聚集情况作为评价景观环境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则.良好的环境状态自然可以吸引人的参与,使环境空间物尽其用.本文探讨城市空间的交流缺失问题.
其他文献
北京的城市建筑已进入了一个后现代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会放弃、丧失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让真正属于北京的城市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本文主要是有关研究住宅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综述部分,课题还进行了住宅建筑与装修、模数协调、材料与构件的加工、研制以及装配方式与系统配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进行了模拟样板间的试验装配.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标志,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和文化内涵.广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保持城市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往城市广场无论其功能、内容和形式都越发突显得跟不上历史前进的需要,探索未来城市广场发展的趋势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城市发展方面看,未来的城市广场发展将呈以下趋势:1.城市广场空间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2.城市广场
现代主义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人人尽知,对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多以几个精英分子的活动或言论来描述,线索不可不说清晰,但理解的深度还是受到了限制.视野开阔一点的,把产业革命纳为宏观背景,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变化也都是很好的铺垫,这些宏观叙述加上个别精英的微观叙事,用来说明问题无可指摘.不过,稍嫌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建筑与室内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以其独特的哲学观念与造型风格,树立起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典型风格,表现出一种含蓄、端庄、丰富、华丽的风采,并且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与实用性,本文介绍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的环艺设计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纵观中国的环艺设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只有几所美术院校的相关系科,几百个学生,发展到今天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都设立了环艺设计专业.本文回顾现代中国环艺设计发展历程.
如何改善人类生存内部空间自然化循环、可再生状态,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等以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一种节能、高效、突破时空限制的绿色建筑生态系统.它不仅成为建筑界的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本文研究,一、生态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原则,二、我国北方生态建筑室内设计的特征,三、我国北方节能、环保型建筑室内生态环境的设计分析.
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DusseldorfChinaCenter,简称"DCC")是由江苏民营企业家投资,于德国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将一幢2200多平方米七层旧建筑改造建设成一个集中式餐饮、会议、展演、康健为一体,为中德投资企业提供多项服务的多功能商务会馆.改造建设包括满足新的建筑功能,满足德国现行结构、设备、消防、节能、无障碍设计等一系列规范的平面、空间重新整合,水、电、风设计改造;以及建
人类从开始定居时就有了庭园的存在,同时也开始了水的应用.从单纯利用、模仿自然界里的水发展到主动积极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工水景.人们对自然、对水的认识首先是来源于自然.自然界里水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因地域、地区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人们对水的认识也就因不同的风土而有了明显差异.本文介绍水在园林景观设计里的活用.
据研究者的资料显示,未来城市环境建设需要几个转变:从对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从面向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简单说来就是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然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城市应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刚、文化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