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编写宗旨和主要特点

来源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由中国学者陈文新、韩国学者闵宽东合作完成,是中文图书中第一部关于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资料的系统而完备的专著。本文就其编写宗旨和主要特点作了具体说明。
其他文献
贬滴诗人群体,是明初文学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这种重要性不相符的是,相关研究状况却很不充分。本文即以滴滇诗人为重点,考察贬滴诗人的生存状态及诗歌创作,探讨明初诗歌的发展轨迹。
被称为“词坛荒漠中的小名家”的明代词人马洪由于词史上的复杂原因一直不为人所重,甚至连其生活时代也不清楚,这同时亦限制了后人对马洪词史地位的评述。笔者多方搜集资料,通过与同时代人交往的排比考索,大致确定了马洪的生活时代。
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余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
本文考察明清过渡时期身处政治旋涡中的贰臣夫妻李元鼎和朱中楣之间的诗歌唱和。通过对他们夫妻在明亡清兴动荡之际的唱和实践的研究,本文旨在彰显中国诗歌文化的复杂功能及特性。结论是文学能超越社会阶层和关系的局限,也能受制于社会现实的局限。与同时期著名女词人徐灿和丈夫的唱反调不同,朱中楣和李元鼎的唱和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夫妇之道。
李贽以“童心说”破除人心中各种道理闻见之执著,高扬创作主体之真精神,突破了传统古文的伦理框架及实用教化功能,呼唤出自由抒写个体思想情怀的“天下之至文”。公安派等晚明文人正是受其人其文影响,沿此路将小品创作推向成熟。
自隆庆六年六月至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位居人臣之极,以臣子的身份行使着君主的权力,这一非君却又似君的特殊身份将他抛入了一个矛盾两难的境地,同僚在因其执掌国家大政的专决权而极意谄媚的同时,也会因这种专决权所引发的风波而对其大肆诟病。若论居正柄政对万历初诗文创作之影响,可归结为六个方面:自条件言,主要聚焦于威权震主、丧父夺情、禁止讲学三个事件;自方式言,则体现于施政的行为;自作家群言,主要集中于与居正有
“因体立格”与“顺题成文”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种结撰模式。“因题立格”是根据文体格式的需要,对题文内容的顺序或逻辑结构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最终以标准的八股文体式完成表述。“顺题成文”则是立足于题目内容,依据题文自身的叙述顺序安排文章的基本结构。成功的八股文,通常会兼顾题文与格式,既能准确、妥贴地阐述题文内容,又能突出八股文的文体特征。两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为八股文作者施展才艺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明代《楚辞》评点的底本主要有旧注本与新注本两类,具体来看,则又有旧注删节本、旧注融合本、旧注变异本与新旧融合本之别。这种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归因于时代背景、学术风尚的影响,刊刻者价值观念、宗尚喜好的定位等,它们与评点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张溥的文学史观体现在其对历代作家和作品的批评之中。首先,张溥以“文因世降”为出发点考察历代文学;其次,又从“文章代变”的角度修正了“文因世降”所带来的是古非今的片面性;最后,立足于“穷则变,变则通”的通变思想,解释文章代变的原因。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作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