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管理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教协同”导向下,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总结分析前期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的现状、不足及学生希望,结合可行性因素,整合同济大学各系中医课程、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增强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使其感受中医人文精神熏陶、理解中西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拓展临床诊疗思路,达到综合提升《中医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固本Ⅰ号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对照组)53例、化疗+中药组(治疗组)54例,分别给予单纯化疗和化疗结合扶正固本Ⅰ号方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患者T细胞亚群、KPS评分、化疗毒副反应情况;SF-36调查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
大肠癌包括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手段有外科治疗、化疗、放疗、中西医治疗、生物免疫学治疗、自然疗法等,其中化疗是大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虽其疗效非常显著,但化疗后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却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多项研究表明化疗期间联合中药的应用,能显著降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毒副作用,稳定瘤体,并提高患
会议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八珍汤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大肠癌的免疫调节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选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序的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八珍汤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检测及免疫相关CD4、NK、Treg的细胞百分比,IgA、IgG
会议
目的:观察连芙胃和口服液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A组)、治疗B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60例.C组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组予常规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B组予高剂量连芙胃和口服液加三联疗法.各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72例,A组5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l-B)对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HCT-8/VCR耐药的逆转作用,并从Akt/COX-2/P-gp信号通路探讨Sal-B逆转HCT-8/VCR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1、MTT法鉴定HCT-8/VC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并检测Sal-B对HCT-8/VC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2、RT-PCR检测细胞中Akt、 COX-2、MDR1基因表达情况;3、Western bl
中药免煎颗粒是运用现代制药工艺,在中医临床上可随机组方,即冲即饮的颗粒剂型。中药免煎颗粒易于调配、储存,其质量统一可控,药物利用率高,有效解决了传统中药煎药、服药、携带、保存不便等不足,有利于中药走向国际化。但是无论是患者、医生还是中药免煎颗粒的研发者,都不能完全肯定免煎颗粒跟传统汤药两者之间作用的等效性,因此我们应科学与辨证的看待中药免煎颗粒,不应盲目随意应用,也不盲目抵制,药学研究者应深入开展
会议
目的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伤寒论》课程中的运用内容本文就是针对《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困扰师生的障碍,初步探讨引入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初步探讨采取行动教学法中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的运用,力图初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达到医学职业教育的相对满意目标。
颜正华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名师、国家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颜正华教授临床工作7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知药善用,谙熟药性理论与数百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使用宜忌,以及其在不同外界条件和配伍应用时的性效变化等。颜正华教授主张围绕药物的效能,对临床中药学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在药性理论研究方面
会议
实验研究对医药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的阐述疾病生理、病理、生化、免疫等机制,探索各种疾病的发生、治疗、预防,论证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促进新药的研发。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中医药实验在中医科研中的作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医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仍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中医药实验中部分问题的思考进行如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