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菌与寄主蝠蛾免疫互作分子机制的初探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Os)侵染宿主蝠蛾是非常独特的真菌-昆虫互作的研究模型。观察发现,Os侵入蝠蛾幼虫血腔后,虫和菌共存长达5~12个月,最终幼虫死亡形成僵虫。此感染过程明显不同于其它常见病原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蛹虫草菌)数天致死昆虫的过程。为探究蝠蛾-Os长期互作的分子机制,选取生理盐水(Ringers,RS)、病原细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c)、病原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m)和专一性侵染真菌Os作为4种代表性的外源刺激。前期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构建了蝠蛾免疫应激转录组信息库,发现258条免疫相关基因。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我们初步明确了蝠蛾的免疫调控网络及其应答机制。其中,Toll通路以及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O)激活级联反应是蝠蛾响应真菌入侵的主要免疫通路。比较分析不同外源刺激下,参与上述通路的元件的应答情况发现,Os使用免疫逃逸和免疫抑制两种策略,使宿主蝠蛾以免疫耐受的方式容忍该真菌侵入,由此保证两者的长期共存。具体说来,利用免疫荧光法和半定量PCR技术观察发现,在Os感染后期,虽然蝠蛾的模式识别受体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β-1,3-glucan recognition protein,βGRP1)在转录水平上有较高表达丰度,但是该识别蛋白无法结合至该真菌表面,同时Toll通路相关基因以及下游效应基因也处于低表达状态,暗示Os入侵蝠蛾一段时间后,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躲避了宿主Toll通路系统的监测;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发现,Cm/Ec的侵入,诱导蝠蛾血淋巴内PPO和PO (phenoloxidase)含量显著升高,而Os的侵染对PPO/PO的诱导不明显。考虑到PPO激活级联反应上游元件(若干发夹结构丝氨酸蛋白酶)以及PPO本身,转录水平上在Os、Cm和Ec 3个处理组中均普遍上调表达,推测Os入侵蝠蛾后可能分泌抑制因子阻碍PPO的切割激活。上述研究结果,不仅解析了蝠蛾免疫调控网络,为后续解答蝠蛾-Os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而且也将为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超低容量喷雾是一种喷液量小、工效高、药效好、节省药剂、防治成本低的飘移累积性喷雾方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迄今这一技术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广泛应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已被证明对我国多种松毛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与其它微生物杀虫剂一样,在剂型的研究上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剂型单一、稳定性差等等。笔者尝试通过研制松
[目的]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一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且防治困难,为林业、园林上重要的蛀干害虫,严重影响寄主的观赏价值.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因其具有寄主范围广,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已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成为农林业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本研究通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在为宿主提供营养需求,调节消化、排泄、繁殖和抵御外侵病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阿里山潜蝇茧蜂雌虫肠道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及优势菌群对寄生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方法结合16S rDNA的V6-V8可变区测序技术从阿里山潜蝇茧蜂雌成虫肠道中初步分离鉴定了8种不同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肠杆菌属(
本课题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60Co辐照不同卵龄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卵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能满足卵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大量人工饲养要求的适宜的辐照剂量和辐照卵龄.结果 表明,当辐照剂量大于20Gy时,无论橘小实蝇辐照卵龄为多少,橘小实蝇蛹重显著降低,基本不羽化;橘小实蝇羽化率、飞出率
[目的]通过研究东亚小花蝽成虫在农药胁迫下大豆蚜捕食功能的变化规律,为更好的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态农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试管药膜法,利用配制的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对东亚小花蝽成虫进行毒力测定,其所获数据经分析得到3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东亚小花蝽成虫的LC25、LC50、LC75分别为10 mg/L、40 mg/L、140 mg/L,利用这三种浓度农药对东亚小花蝽进行胁迫试验,其结
[目的]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352份土壤中分离出46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野生菌株中筛选出对玉米螟具有毒力高的菌株.[方法]采用醋酸钠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样中的Bt菌株,PCR-RFLP鉴定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型分析,SDS-PAGE方法进行杀虫晶体蛋白检测.[结果]从黑龙江省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筛选出3株对玉米螟的毒力效果与实验室野生菌株HD-73(L
黑水虻处理鸡粪和猪粪的效果得到证实,组研究出了完善的黑水虻规模化繁殖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并在广州市花都建立了一个日处理2吨的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示范基地,同时也对鸡粪和猪粪的进行了研究,且处理效果好,处理后的粪便可用作有机肥料。此外,黑水虻幼虫蛋白质含量超过40%,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可替代鱼粉作为饲料。随着政府对于农村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其中鸡和猪的养殖越来越多,
[目的]为了明确Bt毒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seta两种鳞翅目昆虫幼虫中肠内丝氨酸族蛋消化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Bt毒素(Cry1Ac)饲喂试虫,取其中肠蛋白酶液,测定蛋白酶活性,探讨Bt毒素与蛋白酶活性的关系.[结果]Bt毒素对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343 μg/mL;对梨小食心虫的LC50为0.8
蝶类在求偶中会利用多种感官通道,如视觉、嗅觉和触觉等信息来识别同类及异性配偶.本研究以雌雄异型、极具观赏价值的白带锯蛱蝶Cethosia cyane cyane Drury为研究对象,首先观察其求偶追逐行为,然后探究了视觉和嗅觉信息在性二型的蝶类求偶中扮演的作用.结果 证明白带锯蛱蝶求偶是雄蝶主动追逐雌蝶,同时出现雄追雄和雌追雌的同性追求行为.塑封模型实验表明,同类翅膀色彩在雌雄蝶的求偶识别过程中
[目的]明确幻紫斑蝶Euploea core对4种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和适合度,可以为雌蝴蝶的人工培育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了经交配过的幻紫斑蝶在爬森藤parsonia laevigata、聚果榕Ficus raecmosa、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和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上的产卵量,同时利用四种寄主植物叶片进行饲养幻紫斑蝶幼虫,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