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提高单井产能技术

来源 :第十八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稠油热采多轮次吞吐后油汽比明显变差,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开采效果.本文提出以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或氮气、二氧化碳辅助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强化稠油开采.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粘度1000-30000mPa s稠油,体系用量600mg/L均可将其粘度降低至300mPa s以下;体系耐温180℃.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体系浓度600-1000mg/L驱替效率增幅最大、经济效益最高;氮气、二氧化碳可进一步提高驱替效率,协同增效.数模注入参数优化结果为注入浓度600mg/L、注入强度为每米油层80m3~100m3.该技术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现场应用,其中作为前置液强化多轮次井热采吞吐生产,平均单井用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400kg,平均周期油汽比由0.20提高至0.59;用于低效低液井、长停井等强化冷采生产,平均单井增油385t,取得明显效果.
其他文献
昌吉油田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埋深1317.0m-1836.0m;平均地层原油黏度458.3mPa·s;20℃时,平均脱气油相对密度0.9276g/cm3;平均流度为0.484mD/mP·s,属于普通稠油油藏,一次采收率仅为5.2%.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油藏开发的成功先例可供借鉴,因此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至关重要.2011年9月开辟吉008常温水驱试验区,通过5年注水试验,取得很好的注水效果.
蒸汽腔发育规模对SAGD的产量及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并下温度监测资料对SAGD井蒸汽腔发育进行评价已有较多研究,但多集中于判断生产井与注汽井之间的连通性,对于SAGD关井期间温度下降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光纤测温及热电偶的瞬时监测温度数据,对双水平井SAGD关井期间温度下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下降数据可以评价水平段动用程度,并可通过冷却时间判断蒸汽腔是否形成及其相对大小.
蒸汽驱是砂岩稠油油藏吞吐后期的有效接替技术已经被证实,但新疆浅层砂砾岩特稠油油藏汽驱目前尚无成功先例,如何挖掘砂砾岩特稠油油藏潜力,形成砂砾岩特稠油汽驱技术政策,指导注采参数的调控,需要进行细致的油藏工程研究.以新疆H井区清水河组砂砾岩特稠油油藏为基础,选择先导试验区,在动态分析和精细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井网井距适应性、转汽驱时机及注采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分层注汽进一步改善
本文从地下燃烧状态和生产效果评价两方面着手,对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整体试验效果进行分析了与评价.研究中引入GI指数作为燃烧状态判断的主要指标,以原油改质为辅助判断指标,进行了试验区燃烧状态评价;在燃烧与驱油的关系研究中进行了驱动能量贡献研究,明确红浅试验区烟道气驱和热效应驱油的比重分别为26%和74%,而注气速度是决定火驱效果的关键参数,试验区最佳注气速度在8000m3/d左右;试验区多数井已
针对草13块沙四段泥质含量高,储层水敏严重,渗透率低,注汽困难等问题,首先进行了油层保护工艺技术研究,在做好油层保护的基础上,开展了中低渗稠油化学辅助热采工艺技术研究,掌握了中低渗稠油驱替动态变化规律,开展了热化学辅助提高驱替效率工艺研究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注入工艺参数优化.通过研究,筛选了SLAS防膨剂,注入浓度2~4%,注入方式为伴注;油藏条件下原油流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平均为0.03MPa/c
水平井具有渗流面积大、油流阻力小的特点,特别适合稠油热采区块的高效开发.稠油热采水平井注汽下泵生产后,一旦需要检泵作业和停井热洗,因为油稠洗井压力高,加之入井液温度低、地层压力低等原因,容易造成入井液进入地层,引发注汽后高温地层冷伤害,从而导致油井产能急剧下降,缩短油井热采后的高产周期,是影响热采措施效果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通过研制应用热采水平井油层保护管柱,实现洗井时防止洗井液回灌地层
针对王152深层低渗稠油区块冷采产能低、热采注汽困难等问题,开展王152低渗稠油渗流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稠油渗流呈现非线性.温度、渗透率对稠油渗流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流速-压差关系表现出较高的启动压力和非线性渗流特点.岩心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越大.稠油渗流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随流度的减小而增加.油溶性降粘剂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相同温度、渗透率条件下,加入降粘剂的浓度越高,降粘效果越好,相同注入速
现河采油厂乐安油田广9、草27、草20东部、草33等区块地层供液能力差、液面下降快,井斜大、斜井泵下深受限,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短,周期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推广应用了三柱塞机械阀式斜井抽油泵,该泵能有效加深泵挂,提高沉没度,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升油井周期产量,提高油汽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升经济效益.
本文基于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稠油井筒降粘时机的研究,明确了稠油高粘的内因及多因素影响下稠油乳化增粘规律,并建立四定三分技术配套模式,具有较强适应性,为现场稠油举升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
我厂有热采水平井三百多口,水平段大于100米的水平井占总井数的60%以上,含水大于90%的水平井占总井数的70%以上,根据近两年的温压剖面测试和相关的数模显示,水平井段动用程度不均,水平井热采效果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结合地质、工艺对高含水油井进行筛选,优选出具有挖潜潜力的水平井,采用稠油水平井段增效技术,通过温压剖面测试,了解水平井段的动用情况,从而调整优化出汽口位置和各点的配汽量,改善吸汽